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造反

眾人再次落座後,東竹先生詳細說起他被劫的經過,「安王次子賀炯昭自去年臘月至今年五月,先後三次送請柬至烏沙鎮,請老夫去安州講學。雖然他在信上言辭懇切,但去送請柬的安王府侍衛,卻以家人安危脅迫老夫前往安州。只是礙於老夫有幾分薄名,才未直接動手。」

東竹先生師從名家,少年成名,因不喜官場爾虞我詐,數次拒絕請他入仕的官員,以在各州講學授道為生。年過四十五後,東竹先生歸隱祖籍烏沙鎮,打定主意要在家鄉的山林中終老。

是以,安王雖有賢名,並許先生以重利,但東竹先生卻志不在此,不肯出山。

安王次子不肯罷休,屢次三番派人前來,東竹先生自認並無絕學,值得安王府如此相邀,越想越覺得不對。因怕連累家人,東竹先生安排好家事後獨自外出,打算尋處有山有水之地避避風頭。

但不成想,他夜半出烏沙鎮沒走多遠,便被幾個蒙面人擒住,塞入了馬車中。

東竹先生本以為他們會將自己抓去安州,不想卻被關在了郝連寨陶家莊,後又被轉入安州歷陽縣外的山谷中。

也正是在郝連寨,東竹先生擱門聽到山匪欲辱房氏,房氏誓死不從,出聲喝止,威脅他們若壞了主子的大事,必難逃一死。那幫山匪在一時爽快和活命之間,當然選擇活命。

到了山谷後,東竹先生雖被困於竹林中,但山谷管事待他禮遇有加,除了出谷和往外送信,吃穿用住,樣樣周到。但越是如此,東竹先生越是不安,所以才弄壞竹屋,以求脫身之法。

還不等他行動,將他由陶家莊轉入歷陽山谷的安林春,提刀入谷要殺他,沈戈及時帶人趕到,將他救下。

林二爺聽得有點迷糊,「先生,那些人從沒說過為何要抓您?」

東竹先生搖頭,「老夫起初以為是安王或其次子惱老夫不識趣,要教訓老夫。可被關入歷陽山谷後,老夫多少明白了他們的意圖。」

是什麼?林如玉和沈戈坐直身體,齊刷刷望著東竹先生。

東竹先生道,「老夫被抓去歷陽途中,洪水突至,若非安林春及時帶著老夫避難,老夫定會命喪洪水中。因安林春途中一言不發,老夫無法從他口中探知訊息,但山谷管事是個愛說話的,時常到老夫面前說些閒話。」

「他說十三縣受災,十餘萬百姓命喪洪水,烏沙鎮父老包括老夫的家人全部被淹死了;說,剛修好的臥龍堤之所以會決堤,是因為修築大堤的官員中飽私囊,大堤看似堅不可摧,實則不堪一擊;還說,朝廷不只不給受災州縣發賑災糧,還不顧百姓生死,將三州官倉裡的糧食運去興陽,令三州百姓住無屋,食無糧,交寒飢迫。」

林二爺瞪大眼睛,「他是睜眼說瞎話!朝廷沒動三州官倉裡的糧食,雖沒給賑災糧,但卻免了三州接下來一年的田賦。」….

「賀之所疑,正是其中關鍵:山谷管事為何要在老夫面前說謊?」東竹先生反問一句,目光落在沈戈和林如玉身上。

賀之,是林二爺的表字。

沈戈先道,「他們在先生面前說這些,是為了讓您悲憤。」

林如玉道,「先生好詩。詩可以群,可以怨。他們說這些為的,或許就是先生您在悲憤鬱於心之時所做的詩。他們想用這些詩,激起民怨。」

沈戈繼續道,「假安自派人劫走賑災糧,也是為了激起民怨。他們想讓三州百姓怨恨官府,怨恨朝廷,然後……安王可以趁亂收攏民心?假安自遠收編山匪和水賊,是為了擴充安王府的兵力?」

這個套路,林如玉在歷史書上見過不只一兩回,「民心亂了,安王就可以順應民意,興仁義之師,出兵討伐‘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