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聞先賢雲:‘人間禮者,往來之儀也,無禮而不往,無往而不成章,無章則亂,亂則不明,不明則大道晦矣。’今有君者,閱而不復,非禮也,此誠大道危亡之始,須知廣廈非一日之功,大道非一時之逢……”
“……”
謝青雲看得一頭霧水,整整十幾頁紙的內容,總結起來就一句話“來而不往非禮也”。他重新看了遍第一段話,發現對方除了怪他強出頭以外,就是在指責他看信不回,簡直無法無天沒有天理。
強出頭那件事就算了,我連老墨那封語焉不詳的信都回了,還有誰的信沒回?
難道是阿十家的那些兄弟姐妹?
那些信的內容千篇一律,難道我還得回個“多謝諸位譴責,我會再接再厲”?
謝青雲有些鬱悶地想著,看了眼一旁“虎視眈眈”的黃啟明,他覺得今天不回這封信,恐怕走不出這個門。
“夫先賢見微知著,取此大義,千古不移,可見一斑。夫若不往,大道不存矣!”
“李見魚請賜。”
這就是信的結尾了。
就當寫作文吧……謝青雲回想著作文的寫法,先圈定題目,題目不用說,就是這個“來而不往非禮”,然後就是解題;論題;引經據典地闡述觀點;破題……最後再來個結尾語。
當然,這個“禮”應該理解成“對別人投來的善意應加以回應,否則是不合乎禮節的”。
謝青雲決定以此為中心展開論述,但開場白卻不能少:“李監院:”
“來信已閱。青雲者,區區天下散人,鄙薄淺陋,不通文采,寥以隻字見笑大方之家。監院居上位,以賜書論不才,實誠惶誠恐,乃當奉為賢教,以仰終身。雲,在上不能饋天地,次下不能孝父母,在廷無廣稻安良之策,在野無善戰安撫之功,惟一腔意氣遍灑江湖,勿論修行功過、流言來世。”
開場白翻譯成人話就是:我謝青雲啥也不是,啥也沒有,就只有一腔熱血行走江湖,也不在乎修為進不進境,不在乎功勞歸屬,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更不在乎有沒有來世。
在修行界,沒有來世就是魂飛魄散。
寫完他有些猶豫:這樣會不會太尖銳了些?
管他的,路見不平一聲吼不夠,還得踩上一腳……他思考良久,終於還是沒有改。
“監院賜書,以禮而篇,教而失禮者欲益反損,誰為為之?方今之世,神仙佛鬼無忌,幸聖人鑑之,以翼庇之,眾生得益,以教廣之,以律束之,以禮整之。禮者……”
回信正文開篇明義,轉入“禮”這個話題,接下來就是闡述他對“禮”的見解,當然,為了達到黃啟明“兩千字”的要求,大部分都是廢話。
“且道之名,上流無情,中流多謗議,下流者獨醒,與道無名而道之,與道未名而開之,與道獨行而廣之,此至簡與道人乎?道人而不通,多語自失,心而被察,察而不視,方寸亂矣!故,先賢遺風,往來之儀,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謝青雲見賜。”
謝青雲吹乾墨跡,頗為滿意。你不是說我無禮、大道難成麼,我倒要看看你讀了我的信回是不回。
看到他總算認認真真回了一封信,黃啟明鬆了口氣。
謝青雲送他到門口,取出那罐雪山蜜餞:“老黃,這東西順便幫我捎給我家老二。”
黃啟明點頭:“你不回西京?”
“暫時先在留國遊歷。”謝青雲沒有說神都教的事情,他不想把黃啟明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