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章 磚廠開窯

聽到了楊元釗的詢問,劉澍皺了一下眉頭,稍稍遲疑了一下,遲疑的說道:“就侯金盛的話語之中,沒感覺有什麼目的,隱約的點到了棉花,元釗,你說,他是不是想要跟我們合作”

“合作”楊元釗很快鬆弛了下來,明顯鬆了一口氣,他之所以擔心,怕的就是侯家的大勢壓過來,巧取豪奪,會讓他在包頭擁有的一點點根基,再也不復存在。

如果是合作,可能會分薄他的股份,把這麼一個大家族納入進來,對於他接下來的計劃也相當的有用,中國幾千年來,官本位的思想,讓官商勾結,成為了發財最大的途徑,楊元釗不用依靠官面的東西,來獲得便利,卻需要有一層皮子,保護他的存在的。

7000頃的土地,在這個時代也是一個巨大的資本,楊元釗之所以選擇農業,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農業科技極為的低下,農產品的絕對產量相當的低,提升的幅度相當的大,是低投入高產出專案,可是另外的方面,何嘗不是糧食安全的考慮。

包頭的未來,必然是一個超級的工業化城市,為了這一點,楊元釗會付出全部的努力,這樣一個城市,會擁有大量的工人市民,幾十萬總歸是有的,這些人幾乎可以生產全部的工業產品,為包頭持續的創造價值,可是糧食不安全的話,這一切都會成為空中樓閣,後世蘇聯轟然倒塌,不就是重工業跟輕工業甚至農業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別麼

有一個擁有7000頃土地的大地主的加入,只要採用了後世的科學管理,糧食問題可以一下子就解決掉的。抬眼看了一下劉澍,只見劉澍滿目的擔心,楊元釗這才想到,侯家勢大,一旦侯家加入包墾公司,7000頃的龐大土地,所佔據的股份,直接回攤薄他們的股份,這讓已經嚐了甜頭的他們不太舒服,要知道,現在,包墾公司已經不止一個種植專案,還有磚瓦廠和水泥廠,後者只是佔據了一點的紅利,可是盈利預期非常的驚人,水泥,在這個時代,還是緊俏物資。

“澤霖兄是怕侯家加入了失去平衡麼這沒什麼,直接把種植專案單列出來就好了,人家土地多,當然會佔據更多的收益,我們只是在總公司,徵收一點管理和科學指導收益就好了”

“可是”劉澍還想說什麼去,卻被楊元釗打斷,道:“澤霖兄,不是我自誇自己,未來賺錢的專案多了,農業只是一個基礎專案,就算是棉花,也只是為了滿足原材料的需求,把目光放遠一點好了”

楊元釗拍板決定了,劉澍不是沒見識的人,他頓時想到了磚瓦廠和麵粉廠,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兩個小廠,在機械化的幫助之下,爆發出來的生產效率和產能,著實讓人側目,使用的人數更少,投入和產出之後,相隔的時間也更少,銷量問題穩住,獲利是顯而易見。

舊式教育出身的劉澍,在這個時代,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了一些工業興國的知識,加上眼前的明顯例子,讓他不得不認同的楊元釗的說法,農業的獲利,更多是在先進機械和化肥的應用之上,一旦平穩,這個利潤率會持續的下降,除非每年都會有這麼巨大的增幅,很顯然,這是不可以的,反倒是工業,當投資達到了,市場達到了,產品又擁有一定的實用性和價格優勢,工業的發展幾乎是無限,而相對於平穩和解決吃飯問題農業,工業發展的更快,效益更高。

楊元釗看著略微的瞭然的劉澍,用力一拍他的肩膀,說道:“澤霖兄,我還會虧待你麼,等今年,包墾公司完成 第 084 章 。

大師傅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從磚窯的開啟到,燒製,然後到最後的降溫,一切都是比較完美的,不敢保證全部成功,卻也有六七成,以八卦窯這麼龐大的磚窯,六七成已經相當的可觀了,這可是超過十萬的磚,第一次,沒有人放滿它,這樣的數字已經超過了太原全部磚窯一次性燒製的全部了。

不遠處,四個磚窯在冒著黑煙,煤炭在其中燃燒著,這是20多天的成果,制磚機超級的速度,讓只有五十個不到人員的磚瓦廠,平穩的運轉著,以每一爐35萬的平均數字來說,一個月的產量,會在135萬到140萬之間,這樣的數字,沒有一個人會想到,可是現在,正在逐步的達成了,到時候,磚瓦廠的月產量,會比太原那邊的年產量都要高几倍,這是一個讓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劉澍和楊元釗趕到的時候,稍稍的有些晚了,大部分已經到齊了,吳廣仁,趙書明,還有以前包頭商會的一些首腦,本地的一些士紳,他們也都在尉明的邀請之下,來參加這個儀式。

磚瓦廠的建成,第一個受益的,就是這些商人們,包頭是一個很破舊的小鎮,包頭連線蒙古和內地,皮毛生意,茶葉生意,這些都擁有不小的交易額,因為交通的關係,包頭興盛了起來,可也因為交通的關係,一定程度上,有些閉塞,修建房屋的材料,大多數需要從太原或者是綏遠運過來,本地石材也可以,只不過建起來的房子不太穩固,一般很少人使用這個來做材料,這樣磚瓦的價格相對於太原,要高出很多,沉重的磚瓦,在長途運輸之上,運費非常的驚人。

磚瓦廠,還是一個規模不小的磚瓦廠,以前因為太貴,沒多少心思,現在在考慮,如果質量可以,價格適中的話,卻可以購買一批,用於店鋪的改造,這樣也比較引人注目。

磚窯上面,沒有往常磚窯的注水,採用的是風冷的過程,好在設計合理,引動大量的熱氣出來,連續排放了好幾天,溫度已經下降到適宜的程度了,只剩下了最後的開啟儀式,為了慶祝,也為了宣傳,尉明是一個生意人,雖然得到了楊元釗的許諾,會固定的收購剩餘的所有的磚頭,但是這個價格,是在成本的基礎上面,加了一成的利潤,如果量大到一定的程度,這樣的利潤很客觀。

商人有著追求利潤的本性,尉明作為尉家最成功的後輩,這個磚瓦廠又投入了自己大部分的資本,關係到未來的發展,當然是主動銷售掙的多一點,之前估算了成本之後,他即便按照太原的價格來賣的話,都會賺到2倍以上的利潤,一成,實在是太少了,這只是保證基礎的打底,要想獲得超額的利潤,必須要大力的把上品賣出去,眼前的這些人,就是第一個目標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