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時間,就在期待和忙碌之中,緩緩的過去,沒有唸誦,只是默默的感覺這一體機,在意識之中,一體機上面,光芒玄奧,閃爍不停,很顯然,還有楊元釗所不能理解的能量正在運轉著,在一體機的周圍環繞。
這樣光幕旋轉,已經堅持了一天了,在過去的一天之中,楊元釗經常來看這個一體機,神秘的光能,不知道在如何的改變一體機,可惜光幕阻隔了一切的目光,這種遠高於人類的科學體系的東西,真的如同神話一般。
難道時間還不到,楊元釗看了一下懷錶,差不多要24小時了,這個時代鐘錶,用作科學測量,不太準確,用來記錄普通的時間,還是可以,也就是這一兩分鐘。
正在考慮的這個時候,光幕開始產生了變化,本身厚實無比的光幕,突然的閃爍著更加璀璨的光芒,彷彿是一個超新星爆發一樣,在意識之中,一體機周圍的光幕閃爍了之後,變得慢慢的淡薄起來,彷彿這麼一股的能量,被一體機吸收進來,這個速度由慢變快,而且越來越快,當一體機上面的光芒徹底的散去,只剩下銀白色的一體機,楊元釗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也知道,升級,應該是完成了。
楊元釗連忙默唸的叮噹,幾乎在瞬間,感覺到了一股能量的牽引,進入了一體機之中,一體機變得一個摸樣,似乎有些像是宇宙飛船一樣,整個的佈置顯得科幻了許多,艙室似乎也多了不少,顯然,升級之後,變化很大楊元釗問道:“叮噹,升級好了麼”
“好了,不然你怎麼進來的”照例神出鬼沒的從牆壁之中出來,叮噹笑盈盈的看著楊元釗,道:“功能已經形成了,請到這個艙室。”
跟之前的幾個艙室,有著明顯的不同,這個艙室之中,居然是一個機器,看起來有些像是醫用的ct機,不過小了一些,在這個類似ct機的前方,在前方,卻放著一臺電腦。
電腦楊元釗的腦門上冒出了一堆的黑線,以一體機的強大,還有電腦麼,注意到了楊元釗的疑惑,叮噹說道:“這是我按照你們的習慣,形成的外形,其實,在這裡,外形不重要,關鍵就是核心。”
“快告訴我,他的能力到底是什麼”楊元釗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
“分析”
分析,本身包含期待,可是聽到了叮噹的話,楊元釗忍不住一陣的失落,這算是什麼能力啊,分析,不就是什麼金屬分析儀之類的東西,這有什麼,雖然這個時代沒有,但是在計算機和光譜成像進一步提高的情況之下,金屬分析就順理成章了,這樣的功能,在他感覺,沒多少效用。
“怎麼可能一樣,系統的分析的一種材料的全部能力,包括了20個常用的大類和200多個小類,跟你們所謂的金屬分析,怎麼可能一樣。”
“真的”左右看了一下,楊元釗問道:“要怎麼來做”
叮噹指著類似ct一樣的機器,說道:“把你需要檢測的材料,放入到這裡,然後在計算機上面,就會出現資料”
“就這麼簡單”
“不然你以為要怎麼樣,如同大型測試機器一樣,弄出一大堆的粉末,來分別的測試,當然會簡單了,不信你試一試”
楊元釗半信半疑的到大廳之中,拿起了那一節鋼筋,道:“就分析這個吧”
這個鋼筋是在他的工作臺上面,跟著一體機一起,穿越到這裡,不是後世高鐵或者高速鐵路上面的鋼筋,卻也是現役的重軌鋼筋,所以被楊元釗拿到工作臺上,作為導軌。
叮噹笑了笑,隨手拿過來,塞入到ct機之中,不大的進入口,如同機器貓的的口袋一樣,怪異的把這一根鋼筋給吞了進去,然後咯吱咯吱的聲音不停,好像有一張嘴,把這個鋼筋給吃了,楊元釗以為這個鋼筋被吞進去了,誰知道,很快的,東西被吐出來,還是原樣,一旁的電腦的螢幕上面,出現了一排有一排,不停出現的字跡。
仔細的一看,上面顯示的是中文,甚至還照顧了楊元釗的習慣,用的是簡體,發現材料:大類,鋼材大類,鐵軌鋼,屬於重軌類,強度
一連串的資料,其中前面的,是楊元釗熟悉的,比如硬度,曲伸性,表面張力,應力之類的物理效能,後面的,比如耐腐蝕能力,耐高溫能力,耐低溫能力,20多個大的專案,還有幾百個不同的小項的,非常的詳盡,可以把整個鋼軌的各方面效能,都表現的非常清楚,甚至連藥理學和人體的一些應用都有。
“似乎是有些作用,可是我要這個東西幹什麼,難不成,拿著一個個的去分析”楊元釗疑惑的問道,這個功能,很直觀,很方便,可能拿來做什麼。
“你腦子不清醒啊,一體機最大的功效是什麼,就是無障礙的組合各種合金。”
合金叮噹點名一體機的效能,讓楊元釗眼前一亮,他突然想到了一體機的重要作用,材料,沒錯,就是材料。
楊元釗作為動力工程師,他很清楚,設計永無止境,反應到現實的產品之中,完成才是最最重要的,現實的產品就是材料,材料決定了成品的效能,比如賽車的效能,或者飛機的效能,直接來源於發動機,強大的發動機,可以讓任何漏洞都彌補下來,可是前提是能否達到,歷史上那些先進的艦船,飛機,汽車,都是在一定數量的動力標準下,儘可能的提升整體的效能,這種設計,才算的上是出色的,用最少資源做最多的事情。
後世,在二戰之後的 第 086 章 約大量資金,直接的形成的成品的材料,這個材料的檢測,之前是一個大問題,材料學現在還沒有重視起來,各種以稀土或者別的新增劑的材料,還沒有大幅度的出現,各種的檢測水平和機器都在一個非常低的程度,有了這個分析功能,20個大項,200多個小項,楊元釗不知道這些大項的具體作用,恐怕後世的科學研究,對於單一材料的檢測,也不太會超過這些。
材料的合金,是新世紀,最重要的課題,就拿後世的美國和中國一樣,美國已經成熟的製作出來了第四代,甚至是第五代戰鬥力,可是中國,還在三代半等晃盪著,不是說中國設計不出來,空氣動力學,和飛機的設計,中國人從飛機誕生開始,都是有很多的奇思妙想的,關鍵是材料不過關,設計出來了,也沒有材料製作,飛機發動機,道了後世的時候,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學科,整個世界,沒有一個人,能夠天才的,把飛機門類的全部東西,都吃透,都研究透徹,必須依靠著很多人的寫作,大飛機專案,從立項那一天,就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難度甚至在三峽大壩之上。
跟並行工程齊名的逆推工程,一向是發展中國家側重的,後世的那麼多山寨,就是逆推的應用,可是在逆推領域,以後一種的逆推,是最困難的,就是材料上面,外觀設計,機器效能,都可以透過外表和測試做出來,可是材料,哪怕是現成的材料,放在這裡,也無法很快的完成仿製,一模一樣的金屬材料,或許因為淬火,金屬處理,壓力處理等一系列的處理沒有做出來,而讓效能有著巨大的差別,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中國在發動機方面的落後,由來已久,甚至後世的眾多自有品牌的汽車,少有裝上真正的中國發動機的,原因就在於材料上面,到了後世的時候,材料上面的研究,就是一項考驗整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東西,特種鋼材的煉製,需要高精度,高效能的精密熔爐,一爐材料出來的時候,存在著兩種可能,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甚至說失敗的很多,往往要成千上萬次的失敗,才可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這種情況之下,對於根基比較薄弱,本身就跟世界先進水平,這巨大無比的差別的中,在這個方面更加的落後了。
一體機,卻可以打破這個界限,直接的根據配方,生產粗鋼材的,有時候,調整一丁點的含量,都會讓材料的效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為材料力學的發展,插上了翅膀,生產材料容易,一次合成,可以生產出許多,但是檢驗他們的效能,就困難的多了,如果是後世,需要專業機構,甚至對於整體做一個詳盡的檢查,這點是中國一直都薄弱的地方,不少的先進材料,或許有這樣那樣的優勢,卻因為無法針對檢測,或者花費太多,而沒有繼續下去。
這是科學發展的必然,科學之中都是透過某些偶然性,造成了最後的必然性,有了一體機的這個新的功能,一切都可以省去了,直接的拿到材料,直接把材料放入道分析機器之中,然後開動機器,材料會自動的顯示效能,順便做一下記錄,這樣用窮舉法,一體機的功效就可以完全的發揮出來。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