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韃子見我援軍到,會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退縮城內,固守亦然待援。另外一種,卻也極有可能會狗急跳牆,拼命出城。若是前者,那麼,俺此計得售。若是後者,則我部必無以支撐,內外受敵,是為大險。”
諸人皆道:“觀如今形勢,非將軍此計不可。有五五之數,便足可施為。”
諸人既無意見,柳三即遣出一人,將此決定告之了側門外的那個副百戶。兩邊湊出四五傷勢較重之人,驅趕百姓,向著南邊,迤邐遠去。見他們遠去之後,柳三登高遠望,不多時,果然見到西邊又忽有煙塵起來。這西邊,就是另外一處縣城的所在。柳三急忙轉眼,再往南看。
幾乎是與西方同時,南方也是煙塵頓起。柳三左右扭頭,觀看兩側,因不知此計是否能夠奏效,不擴音心在口,催促留守的諸騎,皆執弓持槍,做好戰鬥的準備。又挑出數人,故作來回賓士,歡呼高叫:“援軍到了。”
這西邊來的元軍,似乎也發現了南邊的煙塵,微微停頓。
柳三目不轉睛,遙遙注視,這股元軍到底會退、會停、抑或接著來襲?暫時之間,實難以知曉。便在此時,縣城內的元軍聽到了城外諸人的歡呼,有將校打扮之人登上城頭,往南邊與西邊分別看了幾眼。隨即下城。
柳三一雙眼,要看三處地方。只覺得不夠用。火還在燒,煙還在瀰漫,日頭緩緩西落,已過午時。四野安靜,除了諸騎歡呼之聲,連聲鳥叫也聽聞不到。驟然間,地動山搖一聲巨響。城內元軍發一聲喊,奔突出城。
似乎呼應,西邊來的那支元軍也幾乎便是在同一時間,招展旗幟,騎兵出列、步卒緊隨,猛地就往這城門處奔來。
柳三暗叫一聲:“不好!”猜出了元軍的心意,其或許不是看出了柳三此計的破綻,而定為是想趁益都援軍未到之前,先將柳三所部擊潰,然後兩下聚集一處,好在與來敵交戰。內外皆敵,如何應對?
柳三咬了咬牙。他心知,對他們而言,此時的最上策當然是即刻撤退。但是拼了力氣、將元軍已經阻擋了這麼長的時間,怎又甘心便就此撤走?他往下邊一望,見諸人都是策馬兜轉,正在仰臉看他。
他用長刀重重地拍了兩下馬鞍,做出決定,高呼叫道:“弟兄們,行百里者半九十。事已至此,怎可就退?若傳聞出去,豈不落盡了咱們的臉面?又怎對得起戰死的兄弟?更如何去面見殿下?唯有死戰!”
諸人皆舉刀相應,呼叫:“死戰!死戰!”
柳三驅馬,從高處奔下,與諸人會在一處,指點遠近,分析說道:“城門近,西邊遠。若守城門,我部必內外交困,難做久持。俺見西邊來敵,多為步卒。弟兄們,咱們不如舍了城門,且去西邊戰鬥。不求殺敵,只要能利用咱們騎射的長處,把他們再牢牢地拖住一會兒,便是無愧!”
不說有功,只求無愧。從這句話就可看出,柳三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既接受了埋伏函山的命令,他便一定要想方設法,將敵軍纏住,非要等到援軍趕來不可。諸人無不應命。又即施放鳴鏑,遣人奔去側門,叫了那個副百戶引領部屬過來。人喊馬嘶,兩邊的人馬攏為一軍。
柳三左顧右盼,見所存者,加在一起,已經不到四十人。
人數雖少,鬥志昂揚。人人抽刀,高唱軍歌,排成陣型,只等著柳三一聲令下,便要往去截殺西邊的來敵。便在此時,柳三放去往南邊做偽裝之人,忽然催動坐騎,飛快地奔跑過來。一邊跑,一邊高喊:“援軍、援軍到了。”眾人齊齊回首,有人殺迷瞪了,腦子轉得慢,往地上啐了口,罵道:“他奶奶的,還喊!沒看到韃子已經準備與咱爭個魚死網破?”
那人仍是一路高叫,奔至近處,柳三等人看得清楚,見他欣喜若狂。柳三心中一動,聽那人叫道:“南邊!南邊!大營的援軍到了。”柳三大喜,急忙問道:“來者誰人?所帶軍馬幾何?是騎軍?抑或步卒?”
“皆為騎軍,千人上下。俺見其前邊打出的大旗,上寫斗大兩個,……。”
“斗大兩個什麼?”
“將軍,小人不識字。”
這傳信之人也是樂糊塗了,話說半截,才猛然想起,他雖然是看到了一面海東的大旗,但是卻不認得上邊寫了什麼字。柳三哈哈大笑,不及細問,再轉看城門、西邊。見城門中,元軍的騎兵已經出來了一部分;而從西所來的敵人,也已經又往前逼近了百十步,近在咫尺之遙了。
柳三又一次“當機立斷”,下令,說道:“我部援軍已到,城中韃子出來、卻是正好送死。唯有一條,不可任其列成陣勢。”命那副百戶,“引你所部,即散在城門周圍,騷擾出城的元軍,務必不可使其成陣。至若其餘人眾,則仍是隨俺往西邊去,先衝殺一陣。只要能把他們的陣勢也給攪亂了。來敵雖多,對我援軍來說,也頂多不過是塊案上的肉。任我宰割。”
諸人接令。一路騷擾城門,一路直衝西去。
往西邊去的這一路人馬,半路上,有人馬力不足,馬失前蹄。那馬上計程車卒沒有提防,一下子被摔倒地上,還沒來得及爬起,後邊之人又已奔到。躲閃不及。幾百斤重的坐騎,頓時一腳踏在了那人的腿上。
只聽得“喀喇”一聲,不用說,這人的腿定然斷了。
這後邊之人與這斷腿之人,卻又恰好是為兄弟,眼見此情,不由“啊喲”一聲痛叫,卻因敵人便在眼前,顧不得下馬照顧,忍住心痛,只扭頭叫了聲:“小四,等哥哥回來!”再轉回首處,元軍的箭矢已迎面射來。眼看又是不及閃躲,柳三長刀橫劈,幫他擋開。兩軍相接,一番鏖戰。
一二十人,對敵數百人,又不比方才是在縣城中狹窄的街道上接戰,現在是野戰。
野戰、地方空曠。元軍人多勢眾的優勢,立時得以展現。帶隊的元軍將校軍旗揮動,把部屬分為三隊,中軍應戰,左、右翼包抄。眨眼間,便把柳三等人圍在了中間。柳三等人馬皆累,戰不須臾,連連有人落馬。
柳三雖是勇敢,無奈力氣不支,漸漸地也就有些支援不住。便在這關鍵的時刻,他身處嘈雜、紛亂的戰場之上,忽感覺到地表震動。前後左右都是元軍,密密麻麻,透過他們的縫隙往遠處去看,只見一大一小兩面紅色的軍旗飛舞,一片黑壓壓的騎軍,出現在了縣城左近。
他拿眼觀瞧,看得明白,見那兩面旗上,分別有字,都是用黑線繡成。較小的一面上邊,有一個字,龍飛鳳舞是個“傅”字。較大的一面上邊,則有兩個字,銀鉤鐵畫,寫得分明乃是為“霹靂”二字。
“傅友德!”
包圍他們的元軍,比他們更早地看到了這面旗幟。從外到內,因此而引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騷動。有認識漢字的,驚叫不已。先是一兩人、接著一二十人,再接著百數十人,到得最後,三百多元卒一起大叫:“霹靂將軍!霹靂將軍!紅賊來的援軍,帶隊之人傅友德!霹靂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