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信中向李茂訴了幾次苦,卻一直沒有提求援的事。文書丞不主動,李茂也不主動,先這麼耗著,看誰能耗過誰。現在李茂先耗不下去了,毛太公和祝九這兩團火必須得送出去,否則引火燒身。
李茂向李師古上了一道表,呈請調派毛太公和祝九渡海去遼東,設立據點,為恢復遼東打前站。
李師古的回覆很公事化:你而今還兼著侍衛親軍揚刀軍副使知右廂事判遼東諸城番撫慰使,遼東事務自由你處置,不必事事請示軍府。
李茂差點忘了自己還有這麼一個兼差,一時羞得滿臉通紅,什麼是尸位素餐,這就是啊。
一番算計後,李茂以侍衛親軍揚刀軍副使知右廂事判遼東諸城番撫慰使的身份向淄青相關衙視和州縣行文,要求配合毛太公、祝九出兵遼東。
淄青剛剛經歷了一場官場震動,其始作俑者正是李茂,而今正是人人自危,對李茂他們是又恨又怕,人人避之如瘟神。接到李茂的協助函,莫不是大開綠燈,巴不得趕緊打發毛太公和祝九過境滾蛋,辦事效率高的驚人。
毛太公和祝九在田莊裡憋了一年時間,而今終於熬出了頭,恰如鳥出牢籠,龍入滄海,二人一激動,就在李茂的田莊裡辦起了篝火晚會,以天為篷,以地為席,點了李茂的茅屋數十間為燈,熱熱鬧鬧地鬧了一場。
曲終人散,吃幹抹盡,二人輕裝上路,了無牽掛,倒也瀟灑。
李茂聞之,痛心不已。
毛太公和祝九乘坐海東商社的船由萊州出港,橫渡渤海,在卑沙城登陸,由桑容用海船送到遼河口,沿河北上,輾轉數月方來到文書丞的落腳點。兩家合兵一處,正式拉開了恢復遼東的序幕。
這件事李茂請示李師古後,向雲安王李結做了通報。
李結現在沒心思管什麼遼東的事,大明宮裡激流暗湧,險象環生,兩天前少陽院使李忠言發現有人向皇太子李誦的茶水裡下毒,一路呼喊追趕,那人竟堂而皇之地逃入了內廷。
這是今年以來,皇太子第三次遇刺了。
御宇海內四十三年後,六十四歲的大唐天子李適,身體是一天不如一天,臣工口中的萬萬歲心裡明白自己已然是燈枯油盡,恰如西下的夕陽,快要下山了。
有司已經在暗中準備後事,這些瑣事自無須皇子皇孫們去操心,他們操心的是,一夜天黑後,明朝升起的太陽是誰。
夕陽西下,黑夜降臨,不見光明的地方總是滋生出無窮無盡的陰謀詭計,歷來如此,從無例外。
李結望了眼西天殷紅的晚霞,不覺眼皮子一陣亂跳,他丟下李茂的《恢復遼東方略》,默思片刻,喚人更衣。
禁宮裡的事李茂一直關注著,他感到了風雨欲來,他加緊處理手中的事。
李元素是保住了,但韓弘還是塊心病,用什麼法子拔掉這顆眼中釘呢?
機會似乎就在眼前。
安插在宣武進奏院裡的暗樁報告院主王博遠最近一段時間常一個人去城南開明坊,和一夥人外地來的商客交往密切。
李茂敏銳地覺察到這將是一個突破口,他嚴令長安、萬年兩管事立即調集精兵強將馬上弄清楚這夥人的來歷。
銅虎頭長安分臺猛將如雲,但對方也絕非等閒之輩,這個時代可資利用的偵查技術和手段十分有限,偵查效率異常低下。
在李茂的強力督促下,長安、萬年兩管事不敢怠慢,在付出高昂的代價後,所得結果也十分豐碩,原來這夥人的頭領竟是河洛間赫赫有名的暗殺高手“三醉大俠”王士元。
王士元可是大名鼎鼎,關於他的傳說非常多,許多離奇虛妄,但有四點卻是一致的:
一說他武藝精強,擅長擊劍,飛簷走壁如履平地,力舉千鈞如無物。
二說他擅長製毒、下毒,能殺人於無形之中。
三是說他殺人為義不為錢,他要殺的人,千金不赦,他不想殺的人,千金不取。
四說他做男人的本錢十分雄厚,又修煉得鏖戰之法,一生毀人無數。
李茂對他手上和床上的功夫如何不感興趣,他感興趣是宣武駐上都進奏院的院主王博遠怎麼會和王士元這個臭名昭著的殺手搞到一起,這是要策劃什麼大陰謀嗎?
必須是。
京城裡最近出過什麼大案、要案、惡性案件方便構陷呢,李茂和林英、秦造眠一件一件的捋,卻沒有發現什麼可資利用的。
恰在這時,李結來了。
李結憂心忡忡,一見面就對李茂說:“茂華兄,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