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大婚之後,劉獒也就沒有繼續留在袁府,回了他的東宮,他也不能繼續煩擾袁術,就這樣,在東宮待了七八日,他這才回了袁府,剛剛進了府邸,他就察覺到氣氛有些不同尋常,袁府裡的老卒們,看起來並不欣喜,大多都是面有憂色。
劉獒去了書房,拜見師君。
兩人聊了片刻,便有婢女進了門,將一些吃食放在了案前,笑著說道:“聽聞殿下前來,家母特意讓奴婢將這些送來....還讓我問問,殿下可要吃些果子?”
劉獒連忙起身,說道:“代我謝過師孃的好意,不必勞煩了...”
婢女朝著兩人行了禮,這才走出了書房。
袁術皺著眉頭,看起來,習慣了獨處的他,如今倒是有些不適,劉獒笑著說道:“師孃賢惠,當賀師君大喜。”
“好了,這些事,不必多說了,最近,你還在看那本歪書麼?”袁術有些不悅的問道。
“師君是說聞人公的筆錄?”劉獒反問道,而心裡有些無奈,在攻讀經書之外,在這段時日裡,他還接觸到了很多的雜書,其中包括像一些農書,崔公所留的農事鉅著,還有就是律法,數科之類的,《九章算術》,他看的津津有味,還常與太學裡治算學的大儒們辯論商討。
故而眾人皆以他有仁廟之風。
仁宗孝康皇帝,就是個鑽研算學的大家,孝康帝曾與建寧時期的算學大家劉洪徹夜辯論,不分上下,深得諸多大家的認可,在後來,還在朝議裡與群臣辯論算學之事,算是歷代天子裡,在算學領域最有造詣的天子了,劉獒或許能成為第二個。
當然,想要超越孝康皇帝,那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劉大家註釋《九章算術》,那都是從孝康皇帝這裡得到了啟發,這境界,太子殿下自然是不可能得到的,可惜啊,這位精通算學,曆法,乃至醫術的大家,與四年前逝世,這算是大漢算學,曆法學的一大不幸。
劉獒在觀看這些書籍之後,又捧著聞人公所留的筆錄,整日閱覽,極為上心,這讓袁術有些惱怒,你讀農書,律法,算學也就罷了,為何這經商的書,你也要去看呢?你可是大漢的太子啊,怎麼能看這些?
劉獒說道:“師君啊,作為太子,我若是連國庫的情況都不知曉,將來如何能夠治理家國啊,聞人公下筆雖有些粗鄙,可言語之中,都是家國之要事,百姓之所需,軍旅之所需,此書使我知之也。”,劉獒知道袁術為什麼會這麼反對他看這本書,這本書,只是聞人公的筆錄,用詞很是粗鄙。
他至今都忘不掉,他將此書交給師君觀看的時候,師君那鐵青的臉。
筆錄開頭的話語,如此寫著:“天下諸事,因錢財而實,沒有錢財支撐,天子亦虛而不實...”,袁術看到這裡,險些就要燒了這本書,還是劉獒苦勸,才留下來的。
袁術早就知道劉獒會辯解,“看便看罷,不過,你要記得,商賈為賤業,他們無視家國,平行低賤,所有舉止,只為牟利,不為其他,你不能深陷進去,大漢太子,萬萬不能是個愛慕賤業的...”,袁術說著,劉獒聽著,做出一副受教的模樣來,極為的認同。
不過,心裡卻是想著,商賈牟財,名士求名,官吏謀權,何人無慾無求呢?
看到劉獒如此恭敬的模樣,袁術也就沒有訓斥,繼續講解經學。
走出書房,劉獒心裡還是在思索著,在前院裡,站著七八個老卒,他們就那樣站著,有些著急,有些手足無措,而一旁還有些奴僕,正在清掃院落,老卒們有些呆滯,茫然的看著周圍的奴僕們,不知該做些什麼,劉獒走了上去,奴僕以及老卒們連忙拜見。
“諸君可是有什麼煩心事?”劉獒看著那些老卒們,有些疑惑的問道。
老卒們沒有言語,搖了搖頭,無奈的長嘆了一聲。
“我視諸君若家親,諸君何以對我隱瞞呢?”
“殿下...校尉大婚,我等甚是欣喜,為校尉而喜...只是,主母帶了不少的奴僕婢女前來,清掃院落,服侍校尉,我們都不如他們,到了如今,我們啥也做不了,憑白住在校尉府裡,白吃白喝...吾等不願也...”老卒有些落寞的說著,他也曾是北軍最為精銳的一員,他有自己的驕傲。
“何況,吾等面目殘缺,怕嚇到了主母...”
聽著他們的言語,劉獒只覺得心裡有些酸苦,因故張太尉之功,大漢在熹平初曾有軍旅十八萬人,常備軍旅近於六萬人,經過了這數十年,這些常備軍旅裡的精銳士卒們返回到了家鄉,卻有些不知所措了,阿父施行仁政,贍養這些老卒,好似與師君一般,也沒有想過,他們會不會接受,心裡又是如何想。
不能只是贍養,還得安排好他們。
劉獒心裡思索著,忽然有了些想法,他看著幾位老卒,說道:“諸君莫急,且等我兩日....”
離開了袁府,便去了姑父家中,諸葛府的奴僕們對於劉獒是格外的近親的,都沒有稟告家主,就將他迎接進來,不由多說,剛剛走進府邸裡,姑姑就已經跑出來了,拉著劉獒的手,就去往了主廳,上了吃食,寒暄起來,問及天子,皇后諸事。
兩人聊了許久,諸葛亮這才走了進來,看到劉獒,下意識的便要給他行禮,還是劉獒急忙起身,拜道;“姑父安好!”,饒陽公主瞥了諸葛亮一眼,有些不悅的說道:“獒兒是你晚輩,你不能總是以臣禮拜見啊!”
“雖為我親,卻為大漢儲君,禮法不可廢。”諸葛亮說著,坐在了劉獒的身邊,劉獒說起了袁府裡那些老卒們的事情,饒陽公主也有些好奇的聽著,諸葛亮正要開口,看到一旁的饒陽公主,皺著眉頭,不悅的訓斥道:“我與殿下商談,你一婦輩,站在這裡作甚?!還不回屋去!!”
饒陽公主盯了他片刻,說道:“夫君所言甚是。”,她這才回了屋。
看到她這般模樣,諸葛亮精神大好,這才對劉獒說道:“殿下明慧,這袁府老卒之事,乃是小事,七八人,都不需殿下吩咐,只要我開口,他們都能在雒陽內找到差事...成家立業...”,諸葛亮又說道:“不過,天下之間,老卒何其多也...”
“從建寧起,軍旅制度有了變化,從前常備軍旅,都是有家室的壯年,而如今,卻大多都是招募未曾成家的餘丁,這些餘丁,沒有家產,沒有家室,更能拼命奮戰,不過,當他們年老歸鄉的時候,卻大多已經忘卻了農事,也不願為之,脾氣易怒,又好動武...武藝還不差...”
“在地方上,不是容易做出些違法之事,便是與當地的鄉野官吏們起衝突,先前還有個從北軍歸鄉的伍長,手持鐵鋤,竟殺掉了一位亭長,四位亭卒...此時,大鴻臚趙公曾上奏廟堂,不過,因太尉等人不在,故而沒有引起太多重視...”
“我想,對待這些老卒,光是有贍養費用,是遠遠不夠的,他們無法成家立業,大多數人都不願將女兒嫁與他們...不過,我發覺一件事,在建寧時期,討伐鮮卑之後,眾多計程車卒們歸鄉退伍,惹出了不少的事端,唯獨在賀州與新州,卻沒有出現任何的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