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軍陣型開始變化,之前集結的大片方陣,開始緩慢向前移動,其中一小部分徑直進入兩側的丘陵之中,而正面,正向前推進的灰甲軍士,密密麻麻,不下五千人。
整齊的軍靴踏地的聲音,傳入所有人的耳中,方陣在緩慢向前推進,而方陣正中的投石機,也在緩慢的移動中。
皇宇辰目露寒芒,抓緊手中的長刀,蓄勢待發。兩側負責防守的軍士,弓弦在手,屏氣凝神。
敵軍從未一次性出動五千名以上的軍士,這還不包括進入兩側丘陵的敵軍。即便正面能抵抗敵軍的攻擊,若兩側丘陵被敵軍佔據,將投石機推上丘陵,那整個長鄉城便都在敵軍的射程範圍之內,到時別談什麼防守,保命都是奢望。
而餘生已將兩側丘陵的軍士撤了回來,目前,丘陵之中,無一人防守。
“譁!譁!”
敵軍方陣邁著整齊的步伐前進,盔甲的摩擦聲不時傳出。灰色的甲冑在月光的照耀下,顯得有些慘白。隨著敵軍的不時推進,壓力,也不斷增加。
“進入射程!”
崗哨上的軍士快速報告敵軍的動向,最前排的敵軍,已然進入了長弓的射程範圍,但所有軍士都並未出手,他們在等,等投石機停下,等敵軍開始正式進攻。
最前排敵軍依然扛著齊肩高的巨大盾牌,身後的軍士每人手中一面小盾,用以防禦城頭射下的弓弩,而與之前不同的是,敵軍的方陣之內,出現了弓弩手,這也就意味著,敵軍在推進的過程中,擁有了向上反擊的能力。從敵軍整體軍士的配備上,一點也看不出不是精銳軍隊的樣子。
皇宇辰弄不清敵軍之前的進攻為什麼不加入弓弩手,可能是為了更加快速的消耗城內戰爭資源?這個念頭一出現,卻立刻被皇宇辰否定了,若真的為了消耗資源,那擊殺己方一名軍士,比消耗幾枚箭羽,要來的實際多了。
由此大概可以推斷出,最開始圍攏長鄉城的軍士,可能是在附近緊急調派的,透過急行軍快速到達長鄉城,而因為時間緊急,這支敵軍的先行部隊並未配備弓弩手。但他們一到長鄉城,卻立刻開始了攻城,不計成本的瘋狂進攻,這也是讓皇宇辰想不通的。
而皇宇辰不知道的是,長鄉城前門忽然出現的長達幾丈的火焰噴射,著實讓飛地的將領嚇了一跳,他們原本的計劃確實是一鼓作氣拿下長鄉城,但看到了這情形之後,臨時改變了戰法。
除卻現在到來的兩萬援軍,更多的軍隊還在不停的向長鄉城方向集結。
飛地,負責此次戰鬥的將領一共有三人,一人負責奪回黑石城牆,一人負責烏鳳城的防守,而剩下的一人,負責全殲進入飛地境內的東王府軍士。
飛地的十萬精兵,被分成了三個部分,負責黑石城牆方面,四萬精銳。負責烏鳳城防守方面,四萬精銳。而負責殲滅進入飛地方面的精銳,兩萬人。
在之前的戰鬥中,投入了約一萬精銳部隊,但卻因忽然出現的火陣,大亂了之前的計劃。飛地將領無奈,只能變換策略,派出之前在飛地強行徵兆的軍士,快速趕往長鄉城。
而此刻到達長鄉城的兩萬援軍,只是援軍總數的一部分。這將領用了非常手段,在整個飛地大面積地區強行徵兆了四萬軍士,用來圍堵東王府鐵騎部隊,而這些部隊,基本上都毫無作戰經驗,只能起到拖延的作用。
故此,飛地將領想施計讓東王府將士進入長鄉城,同時用極大的兵力差距將東王府將士完全釘死在長鄉城內,以此達成殲滅東王府軍隊的效果。
而餘生,卻在這件事上和敵軍將領不謀而合,他也想利用長鄉城,在烏鳳城戰鬥之前,將這些煩人的攔路敵軍,一網打盡。
故此,這樣一場請君入甕的戰鬥,便打響了。
“四十丈!”
哨塔上的軍士高聲通報敵軍到城牆的距離,聽到四十丈的聲音,所有軍士立刻將手中早已準備好的箭羽射出。
“嗖!嗖!”
箭羽劃破長空的聲響不時傳來,籠罩了城前敵軍的方陣。此次推進的敵軍方陣,粗略估算也不下五千之數,故此,所有的軍士都沒有留手,拼盡全力,射殺敵軍。
佔據了城牆的優勢,敵軍即便有弓弩手方陣,但此刻也無法仰頭對城牆之上的軍士造成什麼影響,他們只能隱藏在陣型之中,利用身邊軍士的盾牌,抵擋從天而降的箭羽。
無數箭羽劃破長空,慘叫之聲立刻此起彼伏,敵軍方陣立刻出現空缺,但卻並未被立刻補充,方陣空缺的縫隙越來越大,成為了守城軍士主要的火力傾瀉點。
敵軍軍士,如同被割的麥子,一片一片的倒下,方陣中出現的空缺越來越多,形成的縫隙也越來越大,不多時,敵軍的先頭部隊,已沒了任何陣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