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清城的目的,就是要擄走皇宇辰,皇元武雖然不知道他們這麼做的用意,但卻不得不防。而現在皇宇辰陷入昏迷之中,肯定是不能跟隨大軍出征的。
最後,皇元武決定,將皇宇辰帶上,前往平金城,將他交於肖一搏照料,只有這樣,他才能安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東王府現在可以說是兵強馬壯,除卻留在王府之內的十幾萬軍隊以及柳元和皇陽暉帶走的十萬人,在平金城,完全可以再次集結十五萬軍隊,跟隨皇元武出征,前往帝都。
今年秋日,東王府內的糧食豐收,後勤保障也絕對不是問題。東王府一直保持很好的良性發展,眾志成城。雖然東王戰死,但並未對整個東王府造成致命的打擊,在這一點上,皇元武做的十分出色,他利用自己的能力,將局面穩定了下來,現在王府之內所有大小官吏將領,都以皇元武馬首是瞻。
不過,王府之內,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這個人就是飛地之前首領劉天逸的弟弟,率兵四萬投降的劉天養。
這個人很有意思,自從來到東王府,就一直在皇元武賜下的院落中,過起了悠閒的日子,他手下投降的兵丁和將領被拆散,分散道東王府各個軍隊中去,已有部分飛
地投降的軍士跟隨柳元和皇陽暉出征了,剩下的所有軍士,也都被皇元武派到平金城,交給肖一搏調理。
之前,他還以為,這劉天養會在飛地反攻東王府的時候,反戈一擊,他也知道此人很可能存有這樣的心思,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就表現出無害的樣子。
皇元武不相信,劉天養真的會因為和劉天逸政見不合,就率領飛地精銳投降東王府,尤其是,飛地的實際首領,根本就不是劉天逸,而是天清城。弄清了所有的事情,這劉天養的身份和目的,就變得曖昧起來了。
這次出征,內部必然會出現空虛,雖說現在劉天養已經沒有了軍士和僕從,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但皇元武依然無法完全放心,他打算將劉天養帶在身邊,帶著他一起前往帝都,一面他在後方生出什麼事端來。
當然,現在是絕對不能將劉天養定罪處決的,畢竟他是帶著四萬飛地精銳部隊投降了東王府,即便再覺得他圖謀不軌,也不能現在動手。
當皇元武的命令傳到劉天養的手中的時候,他卻格外的高興與興奮,欣然接受了皇元武的命令,並立刻開始準備,一點沒有反對的意思。此人如此做,到讓皇元武略微放下心來。
確定了出征的日期,自從飛地之戰以來,東王府一直處於戰備狀態,糧草的調集比想象中的要快,準備的也十分充足。皇永寧知道,東王府和帝都之間,早晚是要有個結果的,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北王皇正初和楊勤的想法和態度幾乎昭然若揭,他們就是要奪取祈天的政權,而擋在他們面前的,現在只剩下了東王府和一個已經被打的半殘的西王府。
該來的遲早要來,帝都之事到現在才有變化,也的確出乎眾人所料,按理說楊勤攻陷了帝都,將祈天的皇帝都殺了,為何不立刻擁立新君,佔據最有利的條件,而是等了這麼久,在三王之間馬上要分出勝負的時候,忽然讓新君即位,在這個過程中,他都做了些什麼,的確耐人尋味。
而楊勤和北王皇正初之間的關係,也是值得琢磨的事情。
皇正初取得了帝都之前的勝利,而帝都的防禦在北王府的大軍面前,形同虛設。如果楊勤想有一個善終的話,此刻必然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皇正初入城。而皇正初,經過如此漫長的纏鬥,終於看到勝利的曙光了,在這個時候,他一定是急於進城的。
但從前方傳回的訊息來看,好像兩個人都不怎麼著急,皇正初在等待皇帝的召見,而帝都方面,卻遲遲沒有動作。
這些事情皇元武不是沒有考慮過,也覺得其中很可能會有什麼變故,當初北王府用計讓東王府陷入風波之中,無法騰出手來去管帝都的事,那時候他就應該有了最終對付東王府的辦法。只是現在這個時機,卻已經到了不得不出手的時刻了。
如果皇正初順利入城,與楊勤一同擁立新帝,那時候東王府再去報仇,很可能會被扣上一個謀反的帽子。那些行省的駐軍將領,他們才不管什麼是非,帝都的聖旨,就是一切。
皇元武絕對不想將事情發展道這一步,到了現在,只能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