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四十四章:不進則亡

祈天的帝都並非只有孤零零的一座都城,在帝都範圍內,一共有三座城池,這三座城池,佔據了極大的範圍,將整個帝都附近方圓幾百裡的平原囊括在內。

之前三王在帝都之前的對峙和攻防,主要是圍繞除卻帝都之外的另外兩座城池展開。而現在,這兩座城池,已經全部在皇正初的控制之下。

來到帝都的遠郊,皇元武下令部隊駐紮下來,並未進入帝都平原,距離最近的城池,還有五十里左右的距離。這個距離相對安全,左右已經探查清楚,並沒有皇正初的伏兵。

這日傍晚,東王府大軍駐紮完畢,皇元武坐在自己的大帳之中,眉頭微皺。帳內左右,還坐了幾名將領,這些將領都是此次出征的率軍將領,戰功卓著。其中以丁姜將軍為首,是東王府軍隊的中流砥柱。

諸多將領十分清楚此次出征的目的,他們不是為了攻打帝都,而是給東王府的後續工作贏得時間。

東王戰死的訊息,在諸多高層將領之中,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大家只是心照不宣,並不公開談論罷了。

前方斥候的訊息已經傳了回來,皇元武召集將領前來大帳,也是為了商討後續行進的問題。

現在擺在東王府面前的事情,有些棘手。

北王皇正初並未安排部隊圍困帝都,帝都面前的平原之上,空無一人,只有大戰之後的殘骸,一片蕭瑟寂寥之色。

帝都左右的兩座城池,此刻都在皇正初的控制之下,北王府的大量軍士,也都駐紮在城池之內。

皇元武想達成自己的目的,看起來並不容易。

首先,三王之亂,是造成現在這個結果的起因,而最終導致東王府退卻的,是因為東王在帝都內城戰死。如此說來,無論是現在的北王皇正初,還是此刻在帝都的楊勤,都是東王府的仇敵,既然將隊伍拉了出來,有些事情是肯定要做的。

皇元武不是沒有想過進攻北王控制的兩座城池,打著誅滅反賊的旗號看起來也名正言順。但有些事情是不得不考慮的;首先,帝都附近的五個行省,在整個三王叛亂的階段沒有任何動作,幾個行省之內,擁有大量的守軍,總數不下於百萬。如果東王府貿然進攻,現在在帝都的楊勤控制皇帝頒佈詔令,命令幾個行省的長官率兵出征,征討東王府,這就正中了楊勤的下懷。

無論現在的新帝是如何登基的,他現在也是祈天帝國的皇帝,而帝都附近五個行省守軍的設立,就是為了保護帝都的安全。

三王叛亂階段,不知道這三方何周圍行省的長官之間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但結果已經清晰可見,北王獲得了勝利,而所有行省都沒有任何動作,他們和皇正初之間的關係,不言而喻。他們和帝都之間的關係卻有些曖昧。

如果皇元武此刻下令攻打帝都……這個選項幾乎不用去想,只要東王府有這個動作,皇正初會毫不猶豫的出兵與東王府正面相抗,到時候東王府很可能會背上一個反賊的名聲從而導致周邊行省也有正當理由出兵。

現在的形勢十分微妙,帝都、北王、各大行省之間,形成了一種詭異的平衡,誰也不先動作。

之前三王在帝都面前混戰,周邊的行省一直沒有動作,都處於觀望狀態,很可能是在積蓄力量,等待關鍵時刻進軍。但現在北王並沒有進攻帝都,他們也沒有合理的出兵理由。帝都在楊勤的控制之下,現在的皇帝是他親手推上去的,他也不會利用皇帝做任何對自己不利的事情。

難題,就這麼擺在了皇元武面前,當時他選擇出兵,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援,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只要帝都的事情塵埃落定,無論是楊勤還是北王最終勝出,首先要對付的都是東王府。待到那個時候,形勢明朗,東王府恐將面對整個祈天帝國,到了那個時候,再做什麼就已經沒有用了。

東王府現在需要大量的時間,無論是邊境城牆的建設還是南境的開發,都需要時間。東王府充其量只能擁有六十萬左右的兵力,再多便會影像發展,不攻自破。

現在再皇元武這方,還是有一些優勢。

首先,通往東王府的七道關隘現在都在東王府的控制之中,進退自如。

其次,現在無論是北王,還是楊勤或是東王府,都沒有背上反賊的罵名,也就是說,現在的局勢發展到一個平和階段,下面如果一旦處理不當,很有可能會發展成整個祈天範圍內的內亂,到時候無論是誰,都不能獨善其身。

當初三王起兵,東王率領人馬勤王,為的就是不讓事情變大,但事與願違,東王在帝都戰死,帝都大亂,三王角力,北王府勝出。現在皇正初的目的十分明確,直指祈天皇帝之位,而整個祈天境內所有行省卻都在觀望之中,沒有人敢輕舉妄動。

大營駐紮完畢,下一步要怎麼做,皇元武一直沒有拿定主意,他率軍前來並不是為了戰鬥,而是平息這一切。但這一切又豈是那麼容易平息的。

如果他此刻不願捲入權利的鬥爭之中,那東王府會一直處於劣勢,無論最後誰在這場爭鬥中取得勝利,東王府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畢竟東王府偏安一隅,東王手握重兵,完全有傭兵自立的條件,這件事在任何一個帝王的眼中,都是不能容忍的。無論是皇正初,還是現在的帝王,都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