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二人瑣事處理妥當,即可來帝都高塔內修煉。”
也待事落。
趙舟把封賜書一遞,就下了逐客令,開始接著圓眾生的願望,刷自己的信徒數量。
而賀一鳴二人接了封賜書,再次一拜,便跟著延老又去往了皇宮後殿內閣府,把奏章呈上。
且不出意外。
正在審批各城池奏摺的聖上,看到延老來至,又見到國師的‘親筆所書’,便立馬放下了所有事情,是該封冊封冊,該許官職許官職,沒有任何多餘的廢話,三言兩語就下了定論。
“準封!”聖上簡簡單單二字一說,再一聲令下。
還在內閣府中的大臣們是趕忙起身聚來,臨摹國師封賜書中‘封賀一鳴為火烏國神將、王老財為帝都神使’的話語,先起了一封最少洋洋灑灑千字的‘皇榜聖旨!’
不然,趙舟這單單一兩句話的封賜書發出去,難免有些太簡單,顯得不夠場面,落了國師的威名!
這也能看出諸位大臣與聖上雖然幹不了什麼大事,但受著國師庇護的恩情下,還是能把這些‘舞文弄墨’的小事做好。
‘賀一鳴年少有為,資質通玄,為人重孝....特此,封為“火烏國神將!”可隨時出入皇宮,見聖不拜..’
內閣諸位大臣竭盡腦汁的書寫完了聖旨,覺得該點明的東西都說了以後,就上交皇帝一瞧。
“準!”聖上看到這聖旨寫了滿頁千字,更是欣慰的點了點頭道:“此旨就臨摹三份,一份留在內閣府,一份由朕與延老親自送於國師,一份讓賀神將帶回邊鎮莊子存放,或者賀神將隨身攜帶也行。”
聖上說著,望向了殿中頗有些不知道說什麼的賀一鳴,想聽聽這位賀神將的意思,大意是指這聖旨寫的如何,用不用再添點什麼‘豐功偉績、高尚品德’
“多謝聖上!”
賀一鳴則是感恩一拜,是覺得這寫的夠‘多’了,更是真沒想到國師的牌面這麼大,單單給自己一個神將職務,就讓他曾經想見都見不到的聖上如此‘關照’自己。
‘我要抓緊時間提升實力,來回報國師的恩情,再為國師開闢疆土,讓更多的百姓生活在國師的庇護下..’
賀一鳴心中想著,其實也不算被趙舟洗腦,而是他知道什麼叫知恩圖報,更知道一個人的價值,是體現在自己努力不努力。
他總相信自己只要腳踩實地的幹,應該能幹出一番偉業。
而除了賀一鳴之外,聖上亦是問了問有些緊張的王老財,想知道他又想起什麼奏摺。
“聖上,與賀..賀神使一樣就可..”王老財還是比較活絡,盡顯‘客隨主便’的意思,沒有因為自己成了總神使,就敢在國師真正的自己人面前‘放肆。’
但是。
內閣大臣們一聽總神使這個‘隨便’二字,卻又是竭盡腦汁,拽著鬍鬚,變著法子的與賀神將聖旨上的內容不重複一字,再把王老財的聖旨寫下。
於後。
聖上再一檢閱,命大臣們書寫了百遍、挑出最工整的三副,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分發、封賜。
同樣。
皇宮內發生的一切事情,都在趙舟的六識觀測之下,想知道聖上這些人有沒有什麼不滿自己,覺得自己太過‘一言堂的霸道。’
這也是趙舟雖然大方、一副‘共贏’的做派,但亦是知道什麼叫做‘防人之心不可無’,該監視的還是監視,總不能真的把別人想的都和自己一樣單純。
而也隨著時間的過去。
趙舟雖然盤坐塔內,但利用神像內的神脈神通,卻把自己的六識覆蓋整個帝都,想看看自己下了這‘封賜’以後,眾生是什麼反應。
並且在趙舟的觀察之下。
他發現這聖旨一下,再得第二天早朝散去,等到數百名騎將遊街宣告賀一鳴二人的封賜時候,整個帝都內算是徹底沸騰了!
這一是。
自己封賜十三歲的賀一鳴被封為神將,再加上這是自己第一次選‘信徒’封冊,可謂是給人一種‘我心誠、我上我也行’的訊號!
“這..這一個十三歲的娃子都能當上神將,咱們是不是也去試試..”
在帝都西邊的一間客棧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