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祖鼎立,對天下而言,是一個足以震驚人心的訊息。
因為人祖鼎,亦或者學名「萬家秦鼎」,打著的名頭,便是華夏族,炎黃秦人。
有這個作為名頭,秦國作為天下唯一正統並祭祀天地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氏族會拒絕。
因為朝廷釋出政令的名頭,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凡不入鼎者,皆為異姓異族。
產生動亂是必然的。
但人云亦云的前來雍城參加這場盛會同樣是必然的。
而這件事,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奉常府府令桑卓的身上。
包括準備前期,各氏族前來商定始祖源頭,分鼎而立等事情,都要由桑卓來負責。
而嬴城。
只有在立鼎之日才會出現在雍城,立鼎祭祀天地始祖。
而這,也是第一次,超前規模的立統一天下氏族。
更意味著,自周以後分封諸侯,以地獲姓氏的方式,將在此次立鼎之後,徹底的結束。
天下氏族,將徹底的形成固定氏族模式。
然而。
此時對於嬴城而言,只是下發詔書昭告天下,並不需要親自去做這件事,相反,需要決策出有關立鼎分氏更多相關的細節,然後由桑卓去執行。
而且這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匈奴要求將頭曼氏,呼衍氏,金氏,宇文氏,高氏,烏維氏,沮渠氏,赫連氏,渾邪氏,拓跋氏等三十二個匈奴氏族,全部錄入人祖鼎上,並且要求分立三十二個氏鼎,並且要求要以頭曼氏為尊。
「啟稟陛下,微臣不贊成,匈奴人乃是蠻夷之人,而且在五等九流之內,也被定為夷等,如果貿然將匈奴人加入華夏族內,那麼誓必會令五等九流制紊亂,夷等會空缺很多人,更會令五等九流失衡。」
咸陽殿,也是第一次關於人祖鼎之事,進行了規模龐大的大朝會。
對於匈奴人加入華夏族之事,朝堂之上爭議非常之大。
「況且,匈奴自古以來,皆為我華夏之敵,屢次進犯我華夏之地,自古便有,蠻夷來襲,諸侯共擊之,豈能匈奴人說加入便加入。」
「現在的匈奴人還在河東亂我大秦江山,想的倒是美,如今匈奴被困於河東之地,四處皆為大秦將士,重重包圍,衝殺不出去了,便想著以此法來求和,當初攻打我秦國,來勢洶洶進犯我關中之時,怎麼不見匈奴人提出來加入我華夏族。」
「陛下,以微臣之見,這乃是匈奴人的暫緩之計,只不過是想要加入華夏族,讓朝廷對匈奴人予以寬恕,放走他們,儲存他們的實力,以便他日再來進犯我秦國。」
「陛下,不僅不能同意匈奴的提議,反而,要讓王將軍誓必將匈奴人困死在河東,只要那十萬匈奴人被斬殺,至少百年之內,匈奴人再無進犯我秦國邊疆的能力,絕不給匈奴喘息之機。」
朝堂之上的反對匈奴加入華夏族的聲音極其的強烈。
但是,也並非沒有贊成之聲。
尤其是。
此時一向激進的李斯,毫不猶豫的站在了匈奴這一邊,非常堅決的贊成匈奴人加入華夏族。
「黃帝戰勝了炎帝,炎帝加入了黃帝部落,自此以炎黃部落自稱,和睦之餘,卻在同時共同應對蚩尤部落,蚩尤部落戰敗,炎黃部落海納百川容納了蚩尤部落的子民,無論是人口還是工具,農桑業,手工業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加強。」
「夏禹擊敗了有扈氏,並沒有將有扈氏趕盡殺絕,相反,夏禹接收了有扈氏的子民,擁有了有扈氏的土地,這才有定鼎天下。」
「商湯擊敗了夏桀,並沒有將夏人趕盡殺絕,屠戮乾淨,相反容納了夏人的投誠和效忠
,並予他們土地和人口,甚至商湯還繼承了夏朝的禮儀制度。」
「周武王擊敗了商紂王,武王沒有殘殺商人,反而接受了商人的投降和效忠,甚至還封商人為周國的諸侯王。」
「八百年春秋戰國,數百諸侯國,有橫空出世的晉國,也有如塵埃泯滅的代國,其中可舉之例數不勝數,泛泛陳詞,難道昔日諸侯國吞併彼此,皆是以屠戮對方子民,斬盡殺絕來結束?」
「倘若以斬盡殺絕之策,天下百姓能剩幾何?」
「而我秦國,滅六國一統天下,倘若行屠殺六國百姓之舉,那麼天下百姓又能剩下幾何,恐怕除了關中,關中之外,天下盡是死地了,我秦國何來六千萬子民。」
「而今,匈奴與六國,與諸侯國,與周滅商,商滅夏,有何區別?」
「唯一的區別,是匈奴人異族人!」
李斯口若懸河的震聲道:「然而,匈奴人以蚩尤之後自稱,認蚩尤部落為祖先,諸位覺得,匈奴人還是異族人嗎?」
「匈奴人信的是崑崙神,他們自詡天神之子!」李斯話音未落,便有反對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