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想法門的神妙之處在於,掌握這種方法的觀想者可以在自己腦海裡用意識形成一個立體的影像。
然後透過想象進行學習,但是這種想象並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透過和觀想物件的聯絡,獲得物件的認可之後。
再由物件傳達給觀想者,然後才能在腦海裡面形成相關的影像,一般來說即便是有天賦的觀想者。
第一次使用觀想法門時候也只能夠想象出一個徒具外形的物件而已,不可能還有太過深入的瞭解。
只有當這個觀想者對同一個物件進行多次長期的觀想之後才能夠看到變化,然後到可以在腦海裡模擬形成活動並且變化的影像就還要有個熟練的過程。
當已經可以隨時隨地無比熟練的透過觀想獲得影像時,才能夠開始掌握並聯系觀想物件的能力或技巧,這又是個相當漫長的過程。
所以一般的觀想者一生可能能夠觀想多個物件,但是真正能夠熟練掌握物件相關能力的,一輩子可能也就是兩三個而已。
甚至在佛門裡面的觀想者一生只是觀想一個物件,一輩子就在不斷研究同一個物件。
不過佛門裡的觀想者觀想的幾乎都是某位菩薩,所以終其一生也沒有誰敢說已經將觀想物件研究透徹了。
而且任何一個菩薩的隨便一個能力都足夠觀想者來學習一生,所以佛門裡面都是專心一致的觀想者。
但是對於範武來說,卻根本不會去考慮這個問題,他認為能力這種東西,尤其是可以幫助戰鬥的能力,當然是越多越好。
只是他之前從來就不知道自己竟然還有這種觀想的天賦,這次也算是誤打誤撞的發現了一個新的修煉方法。
不過這個在回到現實世界之後不知道還能不能用,因為現在是純粹的意識狀態,才能夠這麼容易的就高度集中精神來進行觀想。
要是回到本體裡面之後,可能腦子裡的雜念就會很多,到時候不一定可以再有現在這個觀想的狀態了。
所以他決定先不管以後的事情,也先不理會山谷底下的狀況,趁著觀想法門還有效果,而這裡又有現成的物件可以利用,那就先好好的觀想一下吧。
他在觀想風字的過程中一直看到的影像畫面越來越大,之前還是侷限於一個小的範圍。
後來慢慢擴大到整個大地、整個天空,然後竟然開始一層一層的往上發展,範武還記得第一次意識進來的時候。
那時這裡還沒有形成世界,只是一個小小的塵埃而已,然後在經過漫長的年月更替之後才慢慢形成了整個大陸世界。
但是在形成世界的過程中,還在上面形成了33層雲層,而且上面那些雲層也在慢慢成形發展成像是陸地一樣的質地。
等於是在腳下這片無邊際的大陸世界之上,還有另外33層天上的世界,只是當時世界成形之後範武的這屢風就一直在底層世界行動,從來沒有上去過。
想不到在觀想風字的過程中竟然能夠看到天上世界的景象,雖然範武不敢完全確定影像裡的就是上面的世界,但是其實對此還是抱著信任的態度。
因為他並不是自己胡亂猜想出來的東西,而是透過觀想風字而得到的畫面,按照這個山谷的狀況和四字峭壁的神異程度來判斷。
儘管範武自己解釋不了所發生的事情,但是他卻覺得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自己臆想的結果。
原來他還曾經懷疑過這裡就是自己的潛意識世界,但是回想一下,即便潛意識裡面有風火山林四字,也有所謂33天的傳說故事,但是不應該會有風的形成,氣流的規律,等等這些知識點。
他很確定自己在之前的幾十年裡面根本就沒有學過這些東西,除非潛意識裡面隱藏只自己的前世記憶之類的。
否則根本就不可能有這些東西和知識點,但是如果這些是自己的前世記憶殘留,那換個角度說,也算是真實存在的東西。
只是時間點不一樣而已,等於是自己利用意識離體的機會穿越了一回,但是穿越的並不是其它世界或者別人的故事。
而是穿越回到自己的前世的世界,但是在想想也說不準,因為如果這裡是自己的潛意識,是前世記憶的世界,那應該去到有自己在的場景才對啊。
怎麼會是來到一個完全沒有人煙的地方來觀想峭壁上面的字呢?要是這樣子都行,那自己意識在這個世界的自由度應該很高才對啊。
不過看這段時間的情況,事實又並不是這樣,因為自己在所有的地方都是會受到一定規則的影響。
只能在在規則規定的範圍內活動,要離開這裡一點距離都不行,所以可以判定自己所經歷的場景肯定都是有所指向。
既然是有所指向的場景,證明要不就是潛意識的記憶裡面自己曾經來過這裡,或者前世的自己現在就藏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