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裡對於陶家婚事都在觀望,最近陶家親戚陸續上門,陶老太太淡然招待,並無歡喜神色。
多年的人情冷暖她也看透了,這種有好事就上趕著,平時恨不得躲著陶家的那些親戚,自此不來往更好,陶老太太不怕得罪他們。
孫媳袁氏受寵若驚,對上門恭喜的孃家恭恭敬敬,被陶老太太訓斥,說不要丟了陶家的臉。
從陶老太太表了態,陶芊希就阻攔母親見外家,一是免得曾祖母不喜,再她也不喜這般勢力的外祖家。
對於高家上門送禮,陶老太太意外,雖然柳樹巷的街坊有來送禮的,但陶家是新搬來,除了曾孫女和陶家小娘子有來往外,兩家沒有任何交情。
這條街,陶老太太只對嚴家十分感謝,要說陶家偶爾和有什麼人來往,那就是嚴家了。
嚴老太太和藹,嚴大太太經常拿些菜送給陶家,有時還和陶老太太說說話,說說京裡的事街坊的事。
陶老太太看得出嚴大太太是個純真之人,在她心裡不會參雜任何是非,她覺得你好就來往,不會因為別人的議論而排斥。
所以除了嚴家來送禮是真正的恭喜,其他接訪是看在禮部尚書李家的面上才來送禮說恭喜。
這就是世道,錦上添花的人太多,雪中送炭的人也有,但是屈指可數。
而高家能來,陶老太太不能把高家歸於那種眼裡只往高出看的人家,因為不瞭解,也不能說是真正為了恭喜,實在是之前沒有任何交情。
陶老太太是被傷的太多,沒法做到心中是佛看誰都是佛。
面上還是歡喜的接待了高家姐妹。
“恭喜陶姐姐。”
高兆拿出母親準備的禮,還有她自己的,巧雲也拿出了一個小木盒。
陶慧君接過說了謝謝,陶芊希感激的看了看巧雲,被陶老太太看到,她明白了。
等高家姐妹走後,陶老太太留下小孫女問道:“希姐兒,是你對高家小娘子說什麼了嗎?”
陶千璽搖搖頭又點點頭,“曾祖母,我只說了我不喜歡家裡來的那些人,巧雲姐姐說她會過來給姑母送禮,曾祖母,我喜歡巧雲姐姐來給姑母送禮,但是我不知道高家大姐姐也來了。”
陶老太太有時也會問問陶芊希去高家的情況,巧雲來每次給她請安,她也發現高家小娘子是有專人教導過的,而且還是宮裡出來嬤嬤,那舉止就不同。
高家小娘子雖然人小,但和她說了幾次話後,陶老太太就囑咐曾孫女要多和高家小娘子來往。
至於高家大娘子,陶老太太是一眼看透,難怪嚴大太太說她家芹姐兒經常去找高家大娘子玩。
陶家順利嫁了老姑娘,三日回門也沒意外,京裡等著看熱鬧的議論幾天就沒趣了。
高兆這才空閒下來(好像她多忙似的),給吳長亮說,她要見見慶王爺,說說話本子的事。
約在辰溪別院,去王府見禮請安寒暄客道太耽誤時間。
吳長亮和高兆先到的,在院裡看風景。
已經秋天,樹葉隨時落隨時有人掃,正院裡兩棵樹,樹枝茂盛,都能互相搭著。
聽吳長亮介紹,高兆腦海裡出現勾肩搭背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