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高兆夫妻先去給公主請安,陪吃了早飯。
飯後,平武公主讓他們回去收拾下,說一會大姑奶奶來接他們。
等兒子媳婦退下,平武公主給駙馬說道:“雪梅有說有事拜託兆娘,有什麼事?新婚一個月沒過完就出門。”
“小輩的事,隨他們去,雪梅性子穩妥,不會亂來。”
“那是,要是玉娥,我就得問清楚了,我說玉娥怎麼就和她姐不像?那個莽撞,說話不注意,從小教了她多少回,每次做事總讓人頭疼。”
吳駙馬端起茶杯,喝茶。
四個兒女,長子偏安靜,長女善解人意,次女不僅長相隨了公主,某方面也像,但又沒公主的心胸,有點小肚子雞腸。
她以為別人不知,只不過哥姐都讓著她。小兒子,長子長女格外護著,玉娥也心疼小弟,就是有時會抱怨父母太偏心。
又不敢直接說出抱怨,只好在別的事情上嘟囔,每回被公主訓斥,又不長心。
吳駙馬承認,他和公主是在小兒子身上偏了心,那不是情況特殊嗎?
小兒子出生,上面幾個都大了,偏偏薰生又攤了那樣命格,他和公主小心翼翼,操心的多,付出的多。相比之下,確實偏心。
長子吳長遠從沒有計較,駙馬老早就說把這個家交給長子,他和公主照顧薰生。
吳駙馬沒指望兒子能有多大抱負,平安是福,對長子也是這麼期望。
就是長子當初反對他娶心上人後,變得沉靜,以往還有絲活力,如今像個學者,玩沉默寡言。
小兒子沉默,大兒子也如此,小女兒有時斤斤計較,吳駙馬嘆氣。
怪自己忽略他們,可是現在又不知怎麼做。
他知道公主的心理,就是你們是哥哥姐姐,又大這麼多歲,應該和爹孃一樣心疼弟弟才是。
這麼想也對,但做為同是父母的子女,誰不希望一樣得到爹孃的心疼。
雖然父母會心疼每個子女,可就是會有所重輕。
聽公主說著話,吳駙馬想平武自從那次在武成縣,被岳母被表哥戳開了內心後,她消沉了一陣。
之後,誰也不再提,岳母還和以前一樣,就像從沒有發生母女那次談話。
但平武變了。
吳駙馬能感覺到,公主消沉之後,她釋懷了,一點點的釋懷了。
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出身那麼敏感,以前哪怕別人說其他人的事,她都能聯想到自己,覺得是暗嘲諷她。
釋懷後的公主一下的變得比以前瑣碎唸叨,變得像個老婦人,不再外表堅挺著,內心敏感又緊繃。
當年吳駙馬是建安皇太后授意,為了那會的太子,接近和討好平武公主。
但是多年的相處,他從最初的刻意到憐憫,再到想呵護她,想給公主安全。
所以,堂姐讓他不必勉強自己另娶她人時,他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