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中秋是團圓節,平武公主決定節後二十出發。
準備的東西全部準備好了,高兆給孃家捎信,讓母親把大弟的衣物準備好就行,其他的別帶。
中秋節後是成親的旺季,四五六七月都是空檔,女方留閨女在家再過一個團圓節就送女出嫁。
可是,樂安縣主偏偏是中秋節前出嫁,說早點盡到當家主母的責任。
除了想嫁個男人之外,樂安縣主心底是渴望有個家,過年過節熱熱鬧鬧,有小輩給她請安,她派發紅包,說個吉祥話。
這才是過日子。
所以她主動提出八月初六出嫁,羅老太夫人一切隨她,讓樂安縣主很滿意,下決心嫁過去後,好好孝順羅老太夫人,當個好孫媳,然後當個好繼母。
至於妻子嗎,左侯爺不翻精,她絕對是個好妻子。他要翻精,就讓他老老實實,她可要當老封君的,不能讓他破壞了。
阜陽郡王幫著女兒把婚事辦的熱鬧,他是想,動靜大點,婚禮人竟皆知,以後萬一過不好,總不能說散就散,女婿總得顧忌點。
樂安縣主也是這麼想,她是越操持婚事,越滿意左家,之前考慮男女情愛多點,如今幾次和羅老太夫人接觸,是考慮以後老了的事。
萬一她也活到七老八十,身子健壯,身邊有家人,有兒孫,總好過不嫁人孤零零一個人守在大宅子裡。
樂安縣主開始真心打算要把左家子女當自己的來撫養,下面兩個小的,男娃不到四歲,女娃不到兩歲,正好,好好對他們,長大了肯定和她親。
大的也要善待,侯府早晚是嫡長子的,想要當個老封君,也得把當家人哄好了,幸好自己陪嫁甚多,手裡不缺銀子。
這方面她沒經驗,立馬跑回孃家問大嫂。
阜陽世子夫人一聽小姑子的話,萬分贊成,如果小姑子不改嫁,老了後早晚是她的事,所以她最贊成婚事。
小姑子像正常人那麼想,要當個好後孃,世子夫人更願意,一舉幾得的好事。
因為這個小姑子的彪悍,影響的郡王府小娘子的名聲,如果樂安縣主後面有個好名聲,那可是求之不得。
所以世子夫人不僅出主意,還送了兩個會照顧孩子的嬤嬤,沒有家人,只要給她們養老送終就可以。
樂安縣主信心百倍的、歡歡喜喜的出嫁了。
安西侯府從沒有過的熱鬧,樂安縣主怕羅老太夫人辛苦,找來兩個能幹的夫人操持婚禮。
阜陽郡王帶著兒孫在侯府招呼來賓,慶王爺跑來湊熱鬧,送了大禮。
把個阜陽郡王激動的,帶著左侯爺給慶王爺行禮,讓左侯爺跪下磕頭。
左侯爺要氣死,以前倆人見面,你是王爺我是侯爺,頂多爵位沒你高,如今是矮了你兩輩,要叫叔祖父,還要磕頭。
慶王爺是有熱鬧不怕人高,他招呼一堆人來,什麼薛胖子,郭瘦子,還別說其他郡王府來捧場的一堆皇親國戚。
女眷那邊也是異常的熱鬧,從沒見過這樣的婚禮,男女兩方的客人都在男方府裡,女方家人在男方府裡比男方人還自如。
不過安西侯府男主子能出面的就倆人,成年的是新郎官,還有十歲的世子左明松。
阜陽世子很聰明,他把左明松帶在身邊,讓他充當侯府男主子。
另外兩個小的,就在內宅沒出來。
羅老太夫人帶著夏太夫人聽著女眷的恭喜聲,誰都忽略夏太夫人要哭不哭要笑不笑的表情。
她是前不久宣佈小夏氏沒了才知侄女病逝的訊息,大哭一場,想抱著孫兒孫女哭,沒找到,孩子讓婆婆接到前院去了。
之後她一直沒見到孫子孫女,兒子見到過,沒等她哭,兒子就不耐煩甩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