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繼續絮叨。
“我就惦記陽榮,不知他在松山口怎麼樣,這麼大雪,早知道給他帶上皮襖,文林說有他先生哪,住在什麼大儒家裡,好吃好喝又有下人服侍,凍不著他。”
江氏放下手裡的活,說:“大姐別操心,老爺說了,先生給他來信說陽榮在那啥事沒有,學問長進,每天做出的文章大儒誇獎說好,還說明年下場肯定一個秀才。”
高翠呵呵笑道:“那高興得著急了,這些年文林不讓他下場考武舉,明年哥倆一起下場,一起中秀才,咱家一個文秀才一個武秀才,咱爹要歡喜壞了,肯定回祖宅給我娘報好訊息,我娘地下有知,也要歡喜。”
江氏沒見過婆婆,她笑下不插言。
高文林給家裡女眷挑好的說,自己心裡也急,次子十五歲,先生在廟裡受不了罪,可兒子在山上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長子高興榮忙得也是不著家,這會不能讓長子離京,只好派劉草根去一趟松山口。
劉草根二十多,不是以前的毛頭小子,跟著老爺學會了沉穩,跟著太爺學會了認字寫字,外面有啥事高文林都是讓他去辦。
開好了路引,劉草根背上行囊,拿上銀票,趕去松山口。
高陽榮在山上確實啥事沒有,山道堵了好多處,鄭小旗帶人每天去清山道,有糧食有菜,餓不著,暫時不伐木,正事沒他要做的,天天做飯。
廚房的人發豆芽做豆腐,崧菜還有,高陽榮親自給大家做燉菜,雖然不如小灶做的好吃,但也比以前水煮的強。
總吃燒烤上火,酸菜魚有湯有水,再撒上香艾,過癮。
如今好些人已經開始吃香艾了,倪思才實在看著高陽榮吃的津津有味,勉強跟著吃,吃了幾次後,亮了眼睛,每頓必加香艾。
等山道清理出來,開始往山下運木材,一切恢復正常工作。
十一月底,有人送來蘿蔔崧菜黃豆,說是樂娘子派人送來的,擔心山上沒有蔬菜。
劉叔幫著往廚房倉庫搬崧菜,給高陽榮說道:“樂娘子說人得吃蔬菜,不然嘴巴爛,面板爛,不吃肉可以,不吃菜不行,每年都會給山上送崧菜和黃豆。”
高陽榮跟著一起搬,說:“樂娘子是不是學過醫術,懂得真多。”
劉叔一臉的尊敬神色:“樂娘子雖然沒有拜師,但算是靜閒大師的弟子,我們松山口的人都這麼認為,說可惜是個小娘子,不然收為記名弟子。知府夫人見了樂娘子都要禮遇,我家婆娘說樂娘子爹孃沒福,多好的閨女,就這麼扔了,聽說靜閒大師抱來時還沒滿月,讓一個無家可歸失了孩子的婦人養著,大了又教她唸書,樂娘子聰明的很,要不是女子不能科舉,樂娘子一個狀元跑不了。”
高陽榮對樂娘子很好奇,因為劉叔說起她立刻是尊敬表情。
“只要是窮苦人家,看不起病的樂娘子上門看診還給藥,養不起孩子的她給糧食給種子讓他們種點藥材。去年有個不長眼的人家想納樂娘子為妾,氣的百姓往他家扔垃圾,雞蛋菜幫子都不扔,全扔垃圾,整個院裡堆滿了垃圾,後來他家去松山寺磕頭,捐了好些銀子才沒事。”
高陽榮肅然起敬,這才是行善之人,大善。又對起了歪心思的人鄙視。
倪思才在旁邊問道:“樂娘子多大了?”
“十六,冬天抱回來的,今年十六了,去年及笄,我婆娘還給了樂娘子及笄禮。”
高陽榮以為是五月女,家裡扔了,看來不是,但也是重男輕女,不然怎麼會把剛出生的女娃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