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關的人有點沒弄明白自己的家的小少爺,突然拉了一群不相干的年輕人,就說要研發一個新的專案,而且還是對現在已有的自瞄系統進行改進。自瞄系統是那麼好改進的嗎?如果行的話,他們早就自己上了。
不是說他們不相信許何為,許何為的水平和能力他們都是清楚的。但越是這樣,他們越不看好許何為的做法。 自瞄系統至今已經成熟將近千年以上的,上一次的全面戰爭就曾經立下大功。
如果說這個系統還能更進一步的話,那是肯定可以的,不管是從系統的設定上,還是從制導子彈的研發上來看。畢竟它們確實也在不停地進步著,這一千年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從上一次全面戰爭結束之後,軍委開始意識到自瞄系統的優越性,便開始有針對性地提高對自瞄系統的需求。在上一次戰爭時期,自瞄系統能夠搭載的武器,不過是大量裝備的單兵武器,數量上比較大,但是覆蓋面積卻不夠廣。
在那個時代,自瞄系統是個奢侈的東西,就像現在的簡易次元空間門一樣,這不僅僅是成本和生產能力的問題。就拿簡易次元空間門來說,裝備全軍已經是十分困難了,尤其是後方負責往次元空間傳遞東西的人手,就基本上相當於全軍總數的十分之一,基本上一個班就有兩個人專門負責。
這些人手,現在大多數都出自各部隊的後勤部分,再加上部分的技術員,不需要技術的部分,甚至會由招募的民眾擔任。可見一項技術的發現到完善,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和大量人員的不停努力才行。
自瞄系統剛開始出現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它的出現,同樣並非是九道關自己的研究結果。自瞄系統脫胎於導·彈的制導系統,甚至最開始研究出來的,只是自動制導子彈,而並非是自瞄系統本身。
研發制導子彈的,是一名在戰爭中不想上戰場的技術兵。這名技術明出身於炮兵部隊,後來轉到了火箭兵。剛到火箭兵裡面服役,結果全面戰爭爆發,火箭兵當然是第一批上戰場的人,於是他被抽調了。
這貨跟冬小關一樣,是個純技術的人才,各項天賦都不高,再加上當時根本沒有修行這個概念在軍中普及,所以也就是個普通人。入伍的時候接受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估計連格鬥都沒學利索,一聽說上戰場,嚇得在宿舍哭了三天三夜。
之後他就給自己找了個十分好的理由,上報說自己有能夠改變整個戰爭形勢的科研成果,不過還在研究過程中,申請留在後方。上面當然猜得到這小子的想法,畢竟有他這樣想法和行為的人,確實不在少數。
就像這一次的戰爭,如此情況出現更多,這次誰都知道了,修行大世開啟,萬族大戰一觸即發,戰爭已經不像是之前的全面戰爭,上戰場的死亡率將大大提高。更是有許多不敢上戰場的人想各種辦法,託關係、說瞎話、偽造病歷,總之無所不用其極。
這些人,有些能夠處理,比如直接走後門的,找人使錢的,假裝生病,這種一眼就能看穿的小伎倆,查到自然是嚴懲不貸,以儆效尤。但是技術兵自行研發專案這種理由,不得不給出一定的寬限時間。
畢竟,帝國是鼓勵科技發展,提倡科教興國的。這樣的理由,只要符合他們的身份和水平,經過調查都可以給出一定的時間限制。在一定的時間限制內,拿出你所說的成果,如果真的有發展前景,那麼好,把你調入研發團隊,或者乾脆給你單獨組織一個研究室,你們去把它給搞出來,利國利民。
但是到了一定時間限制之後你沒能把可以接受的成果拿出來,那麼不好意思,雖然不會接受懲罰,但是戰場一樣得上,而且上最前線。
當初的這個火箭技術兵,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撒了謊,實際上他在軍校學的是火箭技術,而且專門負責雷達、制導的部分。要知道的,當時的戰場上是沒有衛星的,在沒有衛星通訊的支援下,導·彈技術根本就不可能那麼方便。
像這一次的戰爭一樣,導·彈直接從西陲的後方發射,一直飛到無人區的對面在,這種攻擊方式是想都不要想了。除非是彈頭上帶著高精尖的自動計算、分析和制導系統,否則遠端攻擊總會出現偏差。
當時的火箭,需要有人攜帶中轉站,到目標範圍內提供通訊中轉,起到指引的作用,才能夠讓導·彈準確落在敵人的頭頂上。這小子負責雷達,做的就是這種工作,深入敵後,偷偷摸摸給導·彈打訊號。
主要是上了戰場,八成還有被自己家導·彈炸死的可能性,所以他是慫的不行。想來想去沒什麼辦法了,只好撒這樣的謊,說自己已經有了成果。實際上他有個屁的成果?上面給出期限之後,他慌得一批。
然後他就靈機一動,把導·彈上的制導系統給拿下來了,儘量地精簡、縮小,把繁瑣的東西給切掉,弄出來了一個儘量的簡化版本。有了這東西,他底氣十足,在期限內就把東西給交上去 ,說是一個劃時代的研究成果。
但實際上,他這哪兒是什麼劃時代的研究成果?
他一個小癟三能想到的東西,帝國那麼多大佬能想不到?“子彈能自己拐彎”,這是多少影視作品裡面曾經出現過的東西,帝國當然有人能夠想到將制導系統轉移到子彈上,達到讓子彈自行尋蹤的目的。
但是無論怎麼簡化,制導系統終究還是制導系統,要想生產到子彈那麼小,還不影響子彈的威力,根本就沒有可能。因為制導系統實在是太過龐大了,怎麼做都不可能達到標準。
這小子給出的理由是自己的水平有限,沒辦法做出更精簡的東西,把技術交給帝國的科研團隊,自己參與進去的話,一定能夠更進一步,製作出廉價的子彈。當時負責審查的兩位科學家就呵呵了,差點一人一口唾沫把他淹死。
但是就是在這個時候,這個人上交的一個輔助元件引起了兩位大佬的注意。這是一個犯小聰明的東西,就像是大學生寫論文的時候,實在是沒什麼寫的了,只好扯一些看起來好像有關,但實際上有沒有都一樣的東西來湊字數跟頁數。
這個東西,是一個指引作用的元件。畢竟他是做雷達和引導的,這方面的技術水平還更高一些,所以做出了一個能夠從持槍者身上發出訊號,指引子彈飛行的小東西,用來作為補充專案。
實際上你仔細想想,這東西不就是畫蛇添足嗎?就算你能引導子彈,那子彈出膛之後根本就不是肉眼能夠捕捉的,就算能夠看到彈道,基本上上百米一瞬間就過去了,你能發射控制訊號又怎麼樣?訊號能追得上子彈,你自己能反應過來嗎?再說了,子彈自己都能制導了,為什麼還要人控制?
剛開始兩位專業也是笑了笑,覺得這人太過天真,可是就是這個裝置當中一個小小的功能,開始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力。這是一個指向性的功能,類似於導·彈的鐳射標記功功能。
或許這位貪生怕死計程車兵也知道,自己的這個補充裝置沒什麼卵用,所以就把這個功能給加上了,聊勝於無。其實這個功能根本就不能實現,因為鐳射制導需要將鐳射打在敵人的身上,如果你自己槍法跟不上敵人,就無法標記,也就發揮不了指導的作用了,而且鐳射制導根本就無法縮小到子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