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群抬頭看了馮天冬一眼,把小盒蓋上,推回到馮天冬面前,說道:“謝謝馮老弟,這我不能收,俗話說,無功不受祿。”
馮天冬又把小盒推回去,大大咧咧地說道:“李大哥啊,我目前還真沒什麼事需要麻煩你,但是,以後可是免不了有事要求到你,只當交個朋友。”他很自然地與李士群套著近乎,不知不覺就把稱呼變了,話說的也很直白,顯得沒什麼城府。
接著,又一本正經地說道:“你知道,我這個人嗎,不象李大哥,志向高遠,我可沒什麼大的追求,不外乎多賺些錢,把我的舒心日子好好過下去,以後上海灘這邊,少不了需要您的幫忙。”
見馮天冬這樣說,李士群思量一番,覺得像馮天冬這種紈絝,無外乎就是走私些貨物賺錢,不會與抗日分子有關,再加上潘七爺的面子,以後能幫就幫幫吧,也就很自然地把金條收下。
二人皆大歡喜。
……
在上海,馮天冬在不停地拜會朋友,而梁英和石頭,已經開始在上海四處打聽王田沐的行蹤。
除了潘七爺,馮天冬還有一個必須要拜訪的人,那就是在上海經營錢莊票號方家的方鶴文。
這個方鶴文是南京糧商高榮華介紹給馮天冬的,當初他在開辦麵粉廠的時候,曾得到過方家錢莊的鼎力相助
方家祖籍紹興,早在清朝末年,上海開埠前,就來到上海開辦當鋪和錢莊。是最早到上海開辦錢莊的幾家之一。
伴隨著上海開埠,上海的金融業得到迅速發展,具有現代金融理念的外資銀行紛紛湧入上海,很多中資新式銀行相繼在上海產生,各式金融市場也在上海出現,眾多的錢莊票號與雨後春筍般地在上海設立。
隨著時間的推移,上海,逐漸發展成為遠東國際金融中心。
方家與其他錢莊不同,他們在經營傳統錢莊的同時,也在積極地接受著現代金融理念,並在上海儲蓄銀行設立時,搶先入股。
因此,方家又是眾多經營錢莊票號的家族中發展比較好的。
方鶴文很年輕,只有三十多歲,與馮天冬同輩。他曾經在國外留學,接受過現代金融理論,現在是方家錢莊的主要掌管者。
物資的經營流動,離不開貨幣,自然離不開銀行、錢莊的支撐。
馮天冬拜訪王鶴文,主要是想了解現時期中國的金融運作模式,以及在將來必要的時候,得到銀行、錢莊的支援。
與方鶴文的會面很順利,除了高榮華的關係在那裡之外,可能由於兩人年齡相差不是很大,又都接受過現代化教育,理念也相近,因此,二人談的很是融洽。
馮天冬的目的基本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