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於亂軍之中七進七出,此等壯舉,豈是常人所能為?臣以為,此事需謹慎處之,宜先詳加查探,而後論功行賞,未為遲也。”
“再者,淮州雖捷,然如遠水之援,難解燃眉之急。晉賊來勢洶洶,陛下尚需安撫朝中各方勢力,方能共渡此難。此外,淮陰之賊雖然歸順,然其勢力尚存,仍為心腹大患,不可不防!”
隆慶帝聞言,面色陰沉了起來。
於漣的話意思是雖然淮州打了勝仗,但是還需要他下罪己詔來安撫勳貴集團。
這讓隆慶帝如何能接受。
沒打勝仗的時候他要下罪己詔,現在打了勝仗他還要下罪己詔。
他這個皇帝就這麼有罪嗎?
這時,郭白上前一步,和於漣對質道:
“太傅此言實乃大謬。亂軍之中七進七出,古已有之,如關內侯文次騫便是先例,太傅無端疑我大熙功臣,此豈非不義之舉?”
“陛下英明神武,引領我等大勝,而太傅卻屢次勸陛下下罪己詔,此豈非不忠之行?”
請...您....收藏6191書1吧(六\\\九\\\書\\\吧!)
“太傅行此不忠不義之事,意欲何為?莫非收受賄賂,故而為之?”
聽著郭白的話,於漣氣的鬍子抖動。
好一個郭子升,竟敢倒打一耙,說他收受賄賂?
滿朝文武誰不知你郭子升最喜好錢財,受賄最多,如今竟然反說他受賄?
若不是此時政局動盪,郭白身後又牽連甚廣,於漣真想當場在隆慶帝面前把郭白的那些爛事都說出來。
只是考慮到朝堂的穩固,於漣這才硬生生忍下。
就算他換下了郭白也不能改變什麼,下一任兵部尚書未必比郭白好多少。而且如果他真的那麼做了的話有極大機率會引起文官集團的整體反撲,這是於漣絕對不能接受的。
如今勳貴集團的事情還沒有解決,要是文官集團再亂起來,大熙真的就可以宣佈亡國了。
現在所能做的只有徐徐圖之,先從一頭抓起,慢慢梳理整個亂局。
於漣長出了一口氣,勉強壓下心頭的憤怒,道:
“郭子升,值此危亡之際,吾不與你計較。你且言,今晉賊作亂,當如何處置?王子騰遠在淮州,何以解晉賊之危?若不下罪己詔以安朝中勢力,使晉賊逼近京師,陛下又當何以應對?”
於漣一連丟擲三個問題,隆慶帝聽後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於漣雖然說話不好聽,但所說的三個問題確實是一言切中了要害。
其中最根本的問題就是現在勳貴集團集體不配合,隆慶帝找不到合適的人來帶兵抵禦晉賊。
如果讓文官統兵的話,且不說能力如何,其威望恐難以服眾,屆時大敗,局面將變得更糟。
然而這時郭白卻淡淡一笑。
“此有何難,陛下,臣舉薦一人,可暫御晉賊之兵。再調王子騰回師,則晉賊可平矣!”
隆慶帝聞言連忙問道:“何人?”
郭白道:“陳正都!”
陳正都是齊國公之後,雖然也屬勳貴一脈,但卻是偏遠庶子,並不受重視。
當時隆慶帝還在潛邸之時,陳正都便投靠了隆慶帝,擔任親王府的護衛隊長,後來隆慶帝意外成為了皇帝,陳正都也水漲船高,被提拔為了禁軍都統。
後來陳正都更是一路升官,直到齊國公的嫡孫陳瑞文殉國,隆慶帝便趁機將陳瑞文的功勞算在了陳正都的身上,將其直接任命為了徵南將軍。
目的是讓陳正都領兵,替換掉繕國公。
只是沒想到陳正都去了淮州後卻和繕國公同流合汙……
雖然事後查明陳正都是被繕國公架空所致,但隆慶帝亦對陳正都大失所望,遂將其放任在了家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