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這幾日方永忙於戰局,他準備發動大兵團作戰,吃掉草原忽雷勒勇的這隻兵馬,同時圍點打援,給佔據京城的卡赫可汗一個沉痛教訓。
而想要完成這一目標,需要對戰局有著精確的把控,戰場上的局勢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每天都有著新的情況出現,方永需要判斷各種訊息,從中完成他的佈局。
方永的手下中,
吳元善長判斷局勢,制定方略。
翟遜擅長指揮大兵團進行實際作戰。
有著二人的相助,方永的工作輕鬆許多。
但是,二人有時也會因為意見不統一而爆發爭吵。
“俞巖鎮是忽雷勒勇軍團撤退的必經之路,為何不派兵堵攔?”
吳元指著地圖上的一處區域道。
翟遜道:
“若堵住這裡,忽雷勒勇部便無生機可言,困獸死鬥,對我方絕非益事!”
吳元問:“你打算如何處理?”
翟遜指向一處地圖更北端的區域,房山,說道:“我意欲驅趕忽雷勒勇逃往此處,再行消滅!”
吳元皺眉道:“如此做戰線拉的太長,風險太大,遠不如直接在俞巖將其消滅穩妥!”
翟遜道:
“我以為,此戰當以軍略為重,克敵次之。”
“我軍於房山破敵,可順勢據房山之地,守望京城,成敗皆可佔據先機。若守俞巖破敵,勝後無險可守,雖勝而失先機,攻守之勢易也,於我軍反而不利。
方永在一旁思考著二人的對話。
簡單來說,翟遜打算故意放忽雷勒勇部一條生路,借圍追之舉向京城推進戰線,壓縮草原兵馬的活動空間。
草原人擅長騎戰,但如果沒有了足夠的活動空間,騎兵也就沒有了發揮的能力,屆時就是攻城決戰了。
這樣進行的話,確實對方永這邊較為有利!
而如果選擇在俞巖破敵的話,雖然能更穩妥的殲滅忽雷勒勇部,但戰線難以向前推進,草原兵馬依然擁有大量的活動空間,可以像現在一樣,繼續和方永在平原上週旋。
這就像是棋局,吃掉了對手的一片棋子之後,對手反而因此有了遊走的空間,不如暫時選擇放棄吃子,轉而去圍堵對手的其他生路,最終一擊破敵!
然而吳元對此卻並不認同。
他和翟遜所觀看的角度不同,翟遜的目光著重於軍略兵法,而吳元則更偏向於從本質上的角度進行考慮。
吳元道:
“將軍此戰,勝機在糧草,在軍備,在後勤之委積。草原異族遠道而來,糧草必捉襟見肘,其異族血脈,難得人心。將軍有水路運糧,後勤遠勝於異族,只需緩進徐圖,穩紮穩打,得勝便已是定局,何必如此行事,急功近利?”
翟遜聞言,又從其他角度反駁吳元。
吳元再次反駁翟遜。
方永聽著二人的爭議,總覺得有一種錯覺,自己彷彿不是在京城作戰,而是置身於官渡古戰場,七十萬對七萬,優勢在我……
當然,認真起來,其實無論是吳元還是翟遜,二人的計策都沒有任何問題,隨便選擇一人的計策,都足以讓方永在這場戰鬥中取得不小的優勢。
只要他不逆天到同時採納二人的計策就絕對沒有失敗的可能。
仔細思考之後,方永最終還是覺得應該以穩為主,採納了吳元的計策。
翟遜見狀也沒有再說什麼,方永既然已經做出決定,他的任務便是好好執行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