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章 六里地

這是一座位於華坪縣的老舊四合院,旁邊就是一條清澈的小河,縣裡有個古鎮,喚作“白石江”。

白石江背靠八百里山巒,寥廓山上古塔林立,雄奇巍峨,千峰競秀,在白石江留下了無數傳說:阿詩瑪,爨寶子……

話說當年,一位長者帶領一隊人馬去山中求取珍寶,由於道途艱險,疲憊不堪,山勢如同屏障,遮蔽了天日,眾人怖畏,要打退堂鼓,帶隊的長者感到非常惋惜,便施神通之力,在眾人眼前化現一座城池,讓眾人休息,歇息夠了又繼續上路。

最後,山中珍寶有沒有,那不得而知,不過尋寶的人走後,那座化城卻遺留下來,成了今天的白石江。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以打漁為生的樵人,偶然間進入了化城之中,山中之事,如若換了新天地,這樵人欣喜異常,將山中的奇聞帶了出去。至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能夠找到山中的城池。

後來,白石江的先人給群山賦名:“巫山”,在一座具有代表性的山上掛上了奇怪的燈,名為“巫燈”,這巫山石壁插天,好生險惡。一條從石壁中淌出的溪流,叫做:“春江”。

春江水流湍急,水中利石矗立,船隻竹筏難以進入,愈往深處去,愈加水速迅猛,水底有鮫人居住,兩岸淒冷寒摻,甭說是人,就算孤魂野鬼也呆不住。

老舊四合院門口擺著兩尊磨得看不清形狀的蹲虎青石墩,上面長滿了青苔,看起來像極了那種倩女幽魂蘭若寺的感覺,細細看去,門楣上還殘留著纏花紋路,看來是座有身份老宅子,主人身份恐怕也不低。

可惜任當年如何風光,如今也成了雲煙。這宅子歷經多變,門前殘破斑駁,東一道煙燻火燎的痕跡,西一片沒抹乾淨的腳印,牆邊一溜兒垃圾筐,瓶瓶罐罐,還有一些發黴的草藥堆在其中,細刨之下恐怕還能翻出人類蠕動的精華,大竹笤帚緊靠大門旁邊,高高翹起。

大門是兩扇刷了黑漆的木門,看上去漆挺新,可這著實與那一對石墩不相稱,門板也是溝壑縱橫,看來頗有年頭。這麼看下來,似乎就黑漆還算入得了法眼的東西。

抬頭望去,匾額高掛“黃泉藥鋪。”

街里街坊,人來人往:

“熊瞎子,都說了藥鋪面前石墩長青苔了,你也不給刷洗刷洗……”

然而,往往都是相同的回應:“是蒸還是煮,青苔是閻王送的……”

古鎮不大,一條青石長街通到底,全是老式院落。別看六里地規模小,卻是方圓四鎮八鄉趕廟會的地兒,它的名氣,八百里內沒有哪個裹腳老奶不認得。

六里地的廟會不比關外的“嶽州會”,關裡的“鄚州廟”,更不比正月的“火星會”,九月的“朝鬥會”。

六里地廟會一不作“文”,二不作“武”,單每逢初一、十八、二十五,晉冀各地的藥商雲集,作的乃是“藥”!有著千古藥郡的美譽。

廟會之日,遠近的鄰里鄉親,紛至沓來,熙熙攘攘。挑方賣藥的走卒販夫更是競相拿出祖傳的靈丹妙藥,臨街叫賣,種類之多,涵蓋了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山上長的、土裡埋的。諸如紫河車(女人的胎盤)、血餘炭(盤發煅燒成炭)、膃肭臍之類稀奇古怪的藥材也不在少數,凡世間有“材”用之物,大抵能夠在這兒找到其蹤跡。

江湖上將藥行當的總稱為“皮”,又管賣藥的這一行叫“挑漢兒的”。賣眼藥的叫“挑招漢”;賣咳嗽藥的叫“挑頓子漢”;賣膏藥的叫“挑驢啃”;賣藥糖的叫“挑罕子”;賣牙痛藥的叫“挑柴吊漢”;賣大力丸的叫“挑將漢”;賣仁丹的叫“挑粒粒”;賣避瘟散的叫“挑燻子漢”……

這些漢子,在六里地都找得著。到道光年間,更多的藥人慕名而來,六里地逐漸成為專營藥材的地盤,不管到不到廟會天,成百上千的藥鋪統統沿街排開,懸壺一個挨著一個,藥幡子一茬接著一茬,盛極一時。

人多了,自然不乏坑蒙拐騙的牛鬼蛇神。比如假和尚舍藥的騙局:在藥攤子上鋪塊攤子,上放觀世音像一尊,攤內盤腿坐個和尚,嘴裡嘟嘟囔囔說的是:“我是萬雲山慈雲寺的,奉師命下山,普濟慈航,救治有災之人。不論是男是女,只要有病,可以向我討藥,吾佛的萬靈丹,包治百樣病。我和尚分文不取,絲毫不要。哪位有病,只管討藥。該著有緣,菩薩賞藥,如若不該除災,菩薩不賞藥。”拿個骨頭和點泥就是太爺爺的舍利。

和尚這樣說著,一位老婦人討藥,和尚問她:“你是自己討藥,還是給別人討藥?”老婦人說:“兒子近來爆發火眼,雙目紅絲血線,見風流淚,不能視物。”

和尚說:“你給菩薩擱香錢吧,看看你們有緣無緣?”

這婦人恭恭敬敬地取出碎銀,放在毯子上,還跪在地上磕了個頭。這個時候,觀世音像的手內的窟窿裡掉出一包藥來。

那和尚開啟一看,是些白色灰灰,向那老婦人道:“你把這藥拿回去,每天晚上用它兌水洗臉,洗臉之前必須燒一柱香,那香爐中所用的香灰,必須是七七四十九家的香灰湊成一爐。往各家要香灰,必須在星斗全出來的時候,人家問你要香灰幹什麼?你就告訴他:我這裡舍藥,能治百病。”

老婦人不住點頭,和尚又道:“你要是說了別的,這藥就不靈啦,你兒子的眼睛會化為大凶鬼眼,再也看不見世間之物!”隨後,老婦人應諾而去……

這類牛鬼蛇神的事情,在六里地數不勝數,不勝列舉。時間一長,本地人也有了免疫力,能夠洞察這些漢子的名堂。不過,大隱隱於市,騙子多,高手也多,這也是為啥連裹腳老奶都知道六里地的原因,一個地方聲名在外,無非就是有偉人,有寶物,在形形色色的藥人中,也隱藏著幾位能上天入地、呼風喚雨的“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