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三十、宮闈蕭牆•宦官輔國

據說,玄宗是在異常悲痛與無奈的情況下,命令高力士用白綾縊死了愛妃楊玉環。並宣告了宰相楊國忠的罪狀,認定砍殺楊國忠計程車兵有功無罪,給予了豐厚的獎賞。

玄宗皇帝透過一系列手段,暫時穩定了軍心,得以帶領一眾擁躉繼續前往西蜀。

而太子李亨,也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於玄宗分道揚鑣,帶領著擁護自己的將士、官員,北上靈武,展開平叛行動。其中,就有廣平王李俶、建寧王李倓。

而這其中,最深得太子李亨心思的,莫過於宦官李輔國,他也真的就此開啟了飛黃騰達的仕途生涯。

其實,這個時候,李輔國的名字,還叫李靜忠。太子李亨一行到達靈武,或者尚在馬嵬驛,李輔國提出擁護太子舉兵平叛的時候,太子就賜了他新的名字——李護國。

在這之前,太子李亨,沒有掌兵的權力,朝堂政事的參與也受到種種的限制。李輔國擁護太子李亨號令天下,召集各路軍馬平叛,無異於向玄宗皇帝奪權。

而且,他的行為也確實為自己,帶來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結果,太子李亨對李輔國的信任是無法想象的,甚至漸漸變成了依賴。

到達靈武后不久,李輔國又進言,鼓動太子李亨自立稱帝,說,這樣才能更大的安撫天下,給大唐的百姓和軍臣帶去復興的希望。

想必,在這段時間裡,太子李亨的心理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或者,在當年身為太子的時候,他表現出來的謹慎恭敬,都說明他是一個沉穩大志的人。

雖然太子李亨始終都保持了,對父親玄宗皇帝權威的尊重,沒有任何僭越的言辭,卻一改往日猶疑不決、曖昧不清的態度,積極響應李輔國等一干人的擁護,宣佈登基稱帝,改國號為至德,遙尊玄宗為太上皇帝。

肅宗的稱帝果然卓有成效,大唐各地迅速掀起了報國抗敵的熱潮,眾多節度、將官紛紛集結靈武,擁戴肅宗。

大唐出現了玄宗、肅宗兩位皇帝、天共二日的局面。

如果算上在洛陽稱帝的大燕皇帝安祿山,當時的大唐版圖上一共有三位皇帝,兩姓王朝。

肅宗稱帝不久,就改賜李護國名為李輔國,加封元帥府行軍司馬,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兵權。

至德二年,肅宗積極發起與叛軍的決戰,誓要收復兩京。

同年九月,天下兵馬正副元帥廣平王李俶、郭子儀為中路軍,李嗣業為前軍,王思禮為後軍,回紇兵馬為機動部隊,在長安香積寺以北橫亙三十里,與安祿山的十萬叛軍展開決戰。

戰鬥一開始,叛軍驍將李歸仁出陣挑戰,誘使李嗣業前軍孤軍深入,遭到猛烈反撲,一時*大亂。

陌刀將李嗣業,大喝一聲:“今日若不拼死一戰,必將一敗塗地!” 言罷,竟卸去鎧甲,光著膀子,身先士卒,輪開長刀殺入敵陣,所向披靡,直殺得叛軍碎屍橫飛,血沫噴濺。

李嗣業的部隊,大多是在西域時就追隨他的陌刀軍,個個身經百戰,驍勇果敢,長長的陌刀劈斬刺殺,威震西域三十六國,他們自把李嗣業奉若神明一般。

此刻,見將軍卸去鎧甲,拼死決戰的氣魄,令眾人心中頓時熱血再燃,追隨著李嗣業猛烈衝殺叛軍。

一時間,李嗣業的陌刀軍如洪水般,湧向敵人。

血戰半日,叛軍死傷六萬,李歸仁退回長安,連夜逃走。

肅宗收復長安。

大概是出於對擁兵自重的邊疆將帥和節度使的疑慮,肅宗開始倚賴宦官的勢力,回到長安後,封李輔國為郕國公,加開府儀同三司。

肅宗更默許李輔國成立察事廳子,專門偵查百官的言行,為李唐後世埋下了禍根。

此時的李輔國,可謂權力熏天。

看來,今天見不到父皇了。李俶心裡明白。

賀蘭壽通稟一番,廣平王李俶進了偏殿,李輔國正坐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