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十二、救母

聽弟弟提起史思明,張繼武略作沉思,微微點了點頭。

“此人可靠?”獨孤歡問起。

“聽說此人驍勇善戰,是安祿山麾下八狼之一,當初既被安祿山任為范陽節度使,反唐以來殺了不少*將領,他怎麼會——”

郭曖聽說過史思明這個人,和安祿山算是同鄉,而且也是突厥人,兩人自*情匪淺。

此人不僅武藝卓絕而且極具謀略,當年未反之時,便因曾戰功,多次和安祿山一起受過玄宗皇帝的召見和賞賜。在安祿山反唐這些年,攻城略地實在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會背叛安祿山呢?

“這個麼,郭兄弟所言非虛,不過有些內情郭兄弟和獨孤大人可能不知道。論交情論戰功,放眼全軍無出其右,就連安祿山自己都曾數次誇讚,說他戰功比自己都大——”

“這——”聽張繼武說著,郭曖、獨孤歡不禁啞然。

“可問題也就出在這裡。不僅和主子是總角之交,又功高蓋主,而且還是個深沉多謀之人,你們想想看,這樣的人會怎麼樣呢?”

自古以來功高蓋主的人,都不會有好下場。而沉默少言,心敏多謀之人,更容易為人所猜忌。

眾人不語,張繼武繼續講道:“眼下,史思明的處境怕是比我老張家好過不到哪裡去。我和繼林雖說是武將,所率也不過萬餘人,戰功平平武藝平平,無非是斐兒,因為安祿山一次酒後失言說要立斐兒為太子,惹起了安慶緒的嫉恨。

他史思明可是位居范陽節度使,領兵八萬的主兒,安慶緒要想當皇帝,安祿山那幫老部下肯定是繞不過去的,要麼老老實實的跟著自己,稍有忤逆便會被安慶緒除掉的。

史思明和安祿山並肩作戰的時候,安慶緒還是個孩子,自然難免有觸犯了少主威嚴的地方,安慶緒對他早就恨之入骨了。

而且現在皇上瘋了,六親不認的,有一次不僅責罵了史思明,還差點掏出鞭子抽他。哎——”

安祿山做了皇帝,腰間也隨時都要掛著馬鞭的。

“這麼說,史思明早有反心?”獨孤歡直接問起。

“確實有這樣的動向。他還是個百夫長的時候,一次剿匪失利,逃到了我家,受我父親資助,重新招買兵馬,一舉剿滅了悍匪,不僅彌補了過失,還立下了大功,因此對家父感恩戴德。

我和弟弟被安祿山攬入麾下後,與我兄弟倆也多有照顧,交情一直很好。他的事情對我兄弟二人倒不作隱瞞,一次酒後,他十分的感慨,我問他為何,他便說是不知此身日後何去何從。看當時的情形,我想他已經有脫離安祿山父子的打算了。”

“既是如此,倒是可以嘗試策反,如此二位將軍也可平添助力。”

獨孤歡決定讓兄弟倆去嘗試一下。畢竟,張繼武兄弟所率兵馬太少,縱然投降了長安,也難以對安祿山勢力造成多大打擊。

密室長議,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五更天。

“連累二位將軍徹夜相談,實在抱歉。不如趕緊去休息一會兒,不然白天見到了安慶緒,見你們如此疲倦,問起來怕是不好交代。”

郭曖隱約聽到了打更的聲音,還有一陣陣雞鳴,才知道天都快亮了。

“不妨,我只說是因為突圍運糧的事情,茲事體大憂心忡忡徹夜未眠,他便不會懷疑的。安慶緒這邊,我和繼林還是逆來順受的好,一切聽他們安排,免得他們起疑,等他們拿出具體的作戰計劃,我們再告知二位,到時候方便裡應外合。”

喜鵲帶著郭曖和獨孤歡在密室裡轉了幾圈,選了兩個房間住了下來。

二人這才發現這密室的規模著實不小,粗略估計至少有兩個議事廳,八九個房間。恐怕不止是密談之用,也用作戰時的避難之所。

張繼武、張繼林一早到了安慶緒的府邸,看二人一臉倦怠,果然問了起來。張繼武依計回話,安慶緒沒好氣的呵斥了幾句,心裡卻輕蔑的笑了起來,只當二人是膽小懦弱之輩。

議事廳裡,寶象法王、真田小十郎還有幾位將官早已落座。眾人默默的喝著面前的熱羊奶,吃著點心。卻沒有人說什麼。

張家兄弟耷拉著腦袋坐在那裡,一臉苦惱的樣子,也伸手端過羊奶來喝著。

只有安慶緒和真田小十郎偶爾以審視的目光,巡視一遍。

其餘的也都和張家兄弟一樣,不停的喝著熱羊奶,好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尷尬。

大家就這樣枯坐了半個多時辰,熱羊奶喝得幾乎脹破了肚子和尿泡。眾人很不在的扭來扭去,雖是寒冬的清晨,一個個臉上都滴下來汗來。

終於,真田又詭異的看看大家,附耳在安慶緒身邊低聲嘀咕了幾句。安慶緒便讓大家散去了,嚴厲呵斥每個將官都要好好想想突圍運糧的計策。

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第二天,安慶緒依樣畫葫蘆的,又是這樣折磨了大家一番,又讓大家散去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安慶緒一幫人才能拿出切實的突圍運糧計劃來。索性,張氏兄弟便和郭曖、獨孤歡又商量了一番,如此乾等不如先去探探史思明的口風。

在張繼武府宅的密室裡,枯等著安慶緒作戰計劃的日子裡,郭曖也在擔心著城外*的動向,尤其是建寧王李倓。

能惹得王爺連夜拔營,舍下九路聯軍和平叛大業而去,到底發生了怎樣的事呢?是長安出了什麼重大的變故嗎?大哥和母親都還在長安,他們不會有事吧?廣平王和郡主呢,不知道這些日子裡又發生了怎樣的變故。

這些日子裡郭曖明顯的變了,當初風流不羈的浪蕩公子,開始有了牽掛。

話說建寧王拔營而起的第三天,隊伍已經過了潼關,來到臨潼地界。

正值晌午,距離臨潼城還有五里多地,建寧王本想領兵進城直奔華清池駐紮,卻見不遠處旌旗招展,一隊人馬攔住了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