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0、兩個老傢伙醒啦

80、兩個老傢伙醒啦

“誰說不是啊,昨夜裡老奴和幾個小太監一直伺候著,皇上虛火上升,躺在榻上,卻是輾轉難眠,辛苦的很。”

“能夠盡心服侍父皇,真是有勞李大人了。”

“太子殿下不用客套,這也是老奴的分內事,怎麼樣?回紇王還有洛陽那邊的訊息,太子殿下也知道了吧?”

“知道了,這樣一來詠王那邊,父王也不得不做決斷了吧?”李豫放低了姿態,以一種謙恭的詢問的語氣問道。

“哦?太子殿下也很急著處理掉詠王那邊的禍亂麼?”李輔國側臉微笑,不答反問。

“是,詠王不平,只怕其他擁兵一方的王爺藩鎮,也會紛紛效仿。”

“太子殿下所慮,並非沒有道理,就連回紇這邊的情況也是一樣的。不過,詠王的勢力本就不大,而且——”

“李大人,是在顧忌詠王與父皇的感情麼?”

李豫心中暗想,建寧王可是當今皇上的親兒子,尚且被你等逼死了,你還會顧忌父親對一個反王弟弟的感情麼?

李豫這樣想著,臉上卻佈滿了謙和的微笑。

李輔國挑著眼皮,咯咯的樂起來:“太子殿下宅心仁厚,是個重情義的人,可老奴也不是個冷血的魔鬼啊,親情也好手足之情也罷,這些感情都有可能會被世態炎涼消磨淡薄,只是兄弟間的患難之情,卻是很難磨滅的,就像太子殿下和建寧王的感情一樣,是難忘懷的,對吧?”

說到這裡,李輔國停下來,笑眯眯的望著李豫。

李豫沒有迴避李輔國的目光,而是堅定的迎了上去:“是,想不到皇后竟然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詠王的事情也是一樣的,太上皇對待自己的兒子們殘酷無情,王子郡王們一個個過得並不安生,在那段歲月裡,不僅僅是皇上照料了詠王這個幼小的弟弟,詠王真摯的兄弟之情,也反過來給了皇上很大的慰藉,這就是他們之間的患難之情啊。”

“可是——”

“老奴說過了,詠王那邊的勢力還不足以影響到什麼,這些事情就交給江陵一帶的州府官員去處理,另外,提醒一下郭子儀他們就可以了。”

“不怕他勢力做大?”

“暫且聽老奴的,以觀後效,又何嘗不可呢?若太子執著於詠王之事,就不怕同皇上之間生了嫌隙麼?”

李輔國的嘴角現出一絲冷笑,後生終究是後生,縱然是生在帝王之家,沒有在這政治漩渦裡摸爬滾打過,箇中厲害還是看得不透啊。

李豫著實吃了一驚,雖然已經決定同李輔國合作,磨鍊自己的政治手腕和胸懷心性,可他畢竟還有些單純的認為——只要為了大唐社稷和天下百姓,就不該有什麼顧慮。

是啊。如果自己執意勸說父皇調集大軍討伐詠王——自己的皇叔,父親的手足兄弟——那父親會怎樣看待自己呢?

難怪就連李泌先生都勸說自己,要磨鍊性子學會和光同塵呢。

李輔國雖然心性奸險,然而其見識格局卻絕非是個簡單的人物,難怪會深得父皇的信任呢。

李輔國滿意的笑了,他看得出——太子殿下,已經開始重視自己的意見了。這是很好的開始。

“怎麼樣?太子殿下是否已經體會老奴的一片苦心了呢?”李輔國為李豫斟滿了一杯酒,笑著問道。

“幸有李大人點撥。”李豫一仰脖,把酒一飲而盡。

“至於回紇方面嘛,”李輔國順手把回紇王的密信遞給了李豫,原本李豫手中那一份,只是一份簡要的抄本:“回紇王希望皇上能夠派出援兵,幫助他們平定叛亂。”

李豫迅速看完了那份密信,長出了一口氣:“自太宗皇帝以來,就曾多次出兵幫助回紇一部,安陸山叛亂事發,回紇王也是積極派兵勤王,他提出這樣的要求也在情理之中,只是眼下洛陽之戰正在緊要關頭——李大人,以為該如何答覆他呢?”

“回紇一族和史思明的事情,可以聯絡起來看,倘若真的能夠招撫史思明,裡應外合,收復洛陽就勢如破竹了,如此以來——就可以先讓洛陽大營的回紇兵馬回去,甚至調派五千兵馬一同隨行,幫助回紇王平定亂事,也是沒問題的。”

“如此甚好。”

“黑龍逆脈和史思明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件事,不過,就算不去幫助史思明奪回家眷,這逆龍之脈都是要儘早毀掉的,這件事就聽憑郭子儀和李泌自行安排人馬。”

“只是,史思明這個人,不曾與他有過什麼來往,李大人以為他是真心投降,還是詐降呢?”

“哈哈哈哈,殿下,當初殿下同郭子儀、李泌在一起,他們不經常說什麼,兵者,詭道也,兵不厭詐嘛,就算史思明詐降,他也總要拿出些籌碼來,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只要他肯露頭,相信郭子儀和李泌定能抓住機會,收復洛陽的。”

“那麼,對於史思明這個人?”

李豫追問。他還是想試探一下,李輔國對史思明到底是什麼態度。

“老奴,會提醒皇上,小心提防此人的。”

果然,李輔國並不相信史思明,或者說因有嫌隙,不肯相信他。這一點,李豫也很清楚——當初李輔國還在東宮服侍太子的時候,史思明隨著安祿山進京面聖。

當時,太子李亨正侍立玄宗著皇帝身邊,安祿山跪拜過皇上,便起身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