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很快就惹怒了在光化門外,苦苦等待的滿清正白旗巴圖魯,他開始生氣並對著李氏朝鮮通事翻譯官)怒吼道“女真語:爾等國君怎麼還不出來接旨啊?到底要等到什麼時候?”
然而李氏朝鮮翻譯官看他有些不耐煩了,只好勸慰道“女真語:稍安勿躁!王上殿下一會應該就來了的。”
剛說完李氏朝鮮翻譯官就親自進宮去看看情況。
這邊還在大殿上爭論禮節問題的李氏朝鮮大臣們,因為意見不同,都互相爭吵著,看得李氏朝鮮仁祖純孝郡王:李倧,很是頭疼!
他只得勸說道“朝鮮語:好了好了!諸位愛卿們的忠君愛國之志,寡人心裡都明白,如今還是說說該派誰出去迎接胡虜使者吧?”
首先由李氏朝鮮議政府左參贊:田維程,提出道“朝鮮語:啟奏王上殿下,領相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大臣,理因由他代替王駕出迎。”
但是李氏朝鮮司憲府大司憲:姜近南,卻說道“朝鮮語:王上殿下,臣以為不可!領相既是國之重臣百官之首,又是代表著士大夫們的主心骨,如果領相都去迎接蠻夷了,那麼定會失去民心的!”
就在他們爭論不休之際,李氏朝鮮通事翻譯官)焦急的衝入大殿內,還不小心撞到了李氏朝鮮議政府右議政:柳翁,好在李氏朝鮮翻譯官解釋得及時,才沒有遭到處分。
於是他立即乞求李氏朝鮮郡王殿下火速出去迎接滿清聖旨。
就連一旁的李氏朝鮮議政府右議政也附和著說道“朝鮮語:王上殿下,臣也懇請您速速出去接旨吧!切莫惹怒了清廷使者啊!”
但李氏朝鮮宗親府:李維,與李氏朝鮮備邊司提調:尹光純,等大臣們立刻反駁道“朝鮮語:右相你在說什麼?難道你想讓王上殿下當眾丟身份嗎?”
這話直接就被李氏朝鮮議政府右議政給訓斥道“朝鮮語:難道王上殿下就只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顧百姓們的死活了嗎?這要是惹怒清廷使者,恐怕漢城府又要遭殃了!”
在聽了這句話之後,李氏朝鮮的兩班士大夫們才不得已低下頭,嘆氣道“朝鮮語:哎!事到如今,也別無他法了!希望胡虜使臣不要太過份就行。”
就這樣待眾人妥協之後,李氏朝鮮郡王才被李氏家族朝鮮議政府右議政,帶領著出了昌德宮並擺王駕來光化門外,出迎清廷使者的聖旨。
走在王駕最前面的李氏朝鮮內禁衛)隊伍們,各自手持佩刀與撐著三團傘的儀仗隊,也一起來到光化門前,滿清正白旗巴圖魯見到李氏朝鮮郡王終於出來了!
因此他才毫不客氣的拿出聖旨,開始念道“女真語:李氏朝鮮郡王接旨,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朕以決意,讓皇父攝政王殿下御駕親征,前去攻打大明遼東都指揮使司寧遠衛,特勒令李氏朝鮮郡王出兵從旁策應,事成之後朕必當送歸李氏朝鮮世子,欽此。”
這時下了王駕接過清廷聖旨之後的李氏朝鮮郡王,遲遲不敢起身,直到胡虜使者轉身離開。
在見到胡虜使者不入勤政殿內休息,李氏朝鮮郡王這才吩咐左右的李氏朝鮮士大夫們,攙扶自己緩緩站了起來,說道“朝鮮語:果然不出我所料,寡人早就知道這胡虜不懷好意!這次居然讓寡人出兵配合攻打寧遠衛?真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這讓李氏朝鮮郡王非常的很無奈,可李氏朝鮮議政府右議政卻不這麼認為?
因此他就上前勸說道“朝鮮語:王上殿下,既然清廷已經答應戰後送歸世子邸下,那麼我們不如也假意出兵配合一下,您看如何?”
可話雖如此,但李氏朝鮮郡王卻還是有些猶豫,畢竟國中許多軍民們都還是心向大明帝國的,要是公然出兵,恐怕會造到抗議?而且李氏朝鮮計程車兵們也不一定會配合。
但李氏朝鮮兵曹武選司:姜正文,卻站出來說道“朝鮮語:啟稟王上殿下,此事就交給臣吧!臣自有分寸,會見機行事的,請您放心。”,
於是李氏朝鮮郡王就授予平安東、西道與咸鏡南、北道的李氏朝鮮步騎兵8萬軍隊,交由李氏朝鮮兵曹武選司統領著,前去大明遼東都指揮使司寧遠衛境內配合清廷出征。
同時清廷方面由滿清皇父攝政王:愛新覺羅·多爾袞,統領的正白、正黃兩旗軍隊,與滿清漢人大學士:洪承疇,統領的漢軍鑲黃旗多數為之前投降的明軍)合併總計10萬兵馬,外加紅衣大炮5門、定遼大將軍炮8門。
在滿清騎兵們舉旗吹號角的歡呼聲下,浩浩蕩蕩的開拔,從滿清奉天府盛京城南下,沿著官道過了新民廳、白旗堡、中安堡、大淩河堡,一路行軍走到塔山堡寧遠中左守禦千戶所)附近的連山驛地區才停下腳步。
並讓滿清大軍駐紮在此處。
因為這一帶地處明、清交界區,故此時常有大明關寧鐵騎偷渡過來攻擊千戶所,再加上寧遠中左守禦千戶所境內,多數都是投降清廷的遼人,所以滿清皇父攝政王才打算,第一步先解決好此處的治安問題,防止有明軍奸細混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