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回 秘不宣(一)

因了昨日馮娷入宮,皇后馮氏便免去宮內眾妃嬪巳正一刻問安之事。今日晨起,待與禾一同食罷早膳,馮娷便開口道:“昭儀可否帶娷兒同往椒坤殿向皇后請安?”

禾微笑道:“娷兒可是思念皇后?”

馮娷搖了搖頭,道:“娷兒只思忖著各宮夫人們此時皆於皇后殿內,娷兒隨了昭儀同往便可與眾位長輩見過,亦可將所帶物件贈了眾位。”

禾入宮這大半年已漸漸熟悉這宮內人事,自是知彼等之間皆為貌合神離,雖說宮內眾人皆知皇帝欽定馮娷入宮隨自己一宮而居,然此時若攜了馮娷同往椒坤殿,那更是令皇后難堪。再者言,馮娷若於椒坤殿內贈予眾人禮物,非但無人念其贈物之情,反會令彼等覺其有居高臨下之感。

念及此,禾道:“知娷兒待諸位長輩之心吾甚是欣慰,只這巳正之時向皇后問安乃祖制宮規,娷兒如今雖隨了吾居於內宮卻非宮中內眷,依吾之見娷兒不如隨後往各宮拜見諸位長輩,一來可彼此熟絡,二來更顯娷兒誠意不是?”

馮娷聞禾之言亦是頗覺在理,便連聲應下,復又送禾至殿門外待其與高嬪登輦離去,方拉了元瑛同往花苑玩耍。

昌霞殿內,貴嬪夫人李氏與鄭嬪、盧嬪一席而坐。

李氏懷抱元悌,邊逗弄邊笑道:“瞧瞧咱們悌兒,面如滿月、鼻如懸膽,真真是大貴之相。”

鄭氏見李氏這般誇讚元悌,心內自是歡喜,道:“悌兒得夫人憐愛便是其此生之福。”

盧氏於一旁亦介面道:“咱們悌兒日後封王列侯那自是不在話下,倘若再得了太子照拂,便是列位親王亦是能夠。”

方才馮娷入昌霞殿拜見眾人,李氏見其談吐不俗乃慧心妙舌之人,與皇后馮氏心性截然不同,李氏自是不願此等樣人物日後得以入主太子府中。

李氏望著元悌並未抬眼,道:“若非戰功彪炳豈能晉封親王?除非咱們悌兒日後得太子重用亦或是蕎兒日後登了鸞位,那自是另當別論。”

鄭氏聞李氏之言忽地斂了笑顏,怏怏道:“本以為蕎兒入了太子府日後便有望晉位太子正妃,誰曾料陛下早已屬意了那馮娷。如今莫說蕎兒無望太子正妃之位,便是日後可否平安於這太子府中亦是未可而知。”

盧氏於一旁寬慰道:“雖說陛下如今令那馮娷入宮受昭儀教養,卻未曾正式下詔冊封此女,這一日未定便多一分轉圜之機。”

李氏將元悌交於其乳母,又示意彼等離去,方才開口道:“吾觀這馮娷乃心機深重之人,若其當真入了太子府,日後再與袁夫人外女聯手,那咱們蕎兒處境自是危矣。”

鄭氏擔憂道:“蕎兒單槍匹馬於太子府中,若此二人聯手加害,那該如何是好!”

李氏道:“吾聽聞太子近日倒是常宿於蕎兒房內,蕎兒若能令太子厭了這馮娷,縱是陛下賜婚,日後亦不過如其姑母今日之況,那又何懼之有?”

盧氏點了點頭,道:“夫人所言極是,咱們蕎兒聰慧伶俐,若能略施手段太子自是不會鍾情他人。”

鄭氏搖了搖頭,道:“太子正值青春之年,蕎兒縱是如今得了太子歡心又怎知日後如何?”

李氏微揚嘴角,道:“鄭阿妹所言不虛,為保蕎兒榮寵不衰,自當藉助外在之力。”

見鄭氏與盧氏不解其意,李氏繼而解釋道:“太子與北海王年紀相仿,雖名為叔侄,實則情同兄弟,平日裡二人終日相伴,若蕎兒得了北海王相助,豈不勝券在握?”

盧氏道:“北海王側妃是妾堂侄女,倒是頗得北海王恩寵,且如今已是生產在即,若正阿姊覺此計可行,妾倒是可從中斡旋。”

李氏笑道:“吾竟不知北海王側妃已有了身孕,吾明日便備下賀禮勞盧阿妹代吾前往探視。”

鄭氏聞二人之言,方想起那日皇帝所言之事,於是道:“妾方才想起前些日子陛下往偏殿探視悌兒之時言及妾堂侄女,妾記得陛下言語間似提及欲為北海王納正妃之事。”

待鄭氏言罷,李氏便笑道:“是了,吾倒是忘了此事,北海王亦是到了擇正妃的年紀,此乃天賜良機助蕎兒成事。”

盧氏聞言,試探道:“夫人可是欲助鄭阿妹堂侄女入主北海王府?”

李氏點頭道:“盧阿妹真乃聰慧之人!倘若鄭小娘子得以為北海王正妃,一來可令蕎兒得北海王相助,二來可與北海王側妃二人相互照應,豈不親上加親?”

李氏言語間盧氏頻頻點頭,覺其所言甚是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