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和之所以對王峰瞭解的這麼深,是他看到報紙登載的內容,感到很驚奇,而且這個報道牽扯到一位名流,這位名流又深得蔣總裁尊重。
報端出現的這個軍中下級軍官,無形中被拔高。
被拔高的並不是王峰,而是這個大少爺身後龐大的背景,不能不引起王世和的高度重視。
為了摸清王峰的背景有多深,是不是報端披露的那樣,馬上給上海的‘洽公’(虞洽卿)府上掛了個電話,經過虞府總管證實,覺得應該馬上向蔣總裁報告。
他之所以如此重視這則新聞,最重要的不是王峰,也不是‘洽公’,而是這兩個人物對此時上海‘一·二八’抗戰,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為正與日軍在閘北作戰的十九路軍,是地方軍而不是嫡系,部隊給養、武器裝備得不到及時補充,戰士們在這寒冷的天氣,穿著單薄,有的只穿一件單衣。
尤其是後勤補給不及時,伙食跟不上,每天與敵人浴血奮戰,卻吃不飽飯,部隊處於在飢寒交迫中與敵作戰。
國府財政拮据,連年軍閥混戰,各地方勢力不服管理,為爭地盤刀槍相見,不統一的軍事指揮、不統一的財政政策,尤其是那些反動軍閥,各霸一方,造成物資在流通中受阻,加上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自上海‘一·二八’抗戰以來,國府也想辦法籌集武器彈藥,糧食財物撥付給與敵作戰的十九路軍,但杯水車薪何以滿足大量的戰爭消耗?士兵在欠餉情況下,毅然與敵奮勇作戰。
各部隊長官因軍餉欠缺,士氣低落,不斷向國府請求及時給與補充。
蔣總裁手中財力不足,不得不致電財政部長宋大管家,苦苦哀求經費:“日既在滬不肯撤兵,我方只有抵抗到底.......,請兄能在南昌運存一千萬元,鄭州運存兩千萬元之中央鈔票,則政府尚可活動,軍隊亦可維持,或能度此難關,不致崩潰,此為中(正)最後之哀求,望兄設法助成之。”
中央財政也是入不敷出,捉襟見肘,一時籌備這麼多款項,財政部也十分為難。
蔣總裁深知國力空虛,上海正在開戰,部隊缺少給養,每每想起嘆氣不止。
雖然‘聞人財神’虞洽卿,在上海登高呼應,引導社會名流、大亨、買辦資本家,出錢出力支援前線抗戰,這位‘洽公’確實出力不小,但僅靠民間募捐,又豈能滿足前線軍費暴增?
可想起‘洽公’在他遭難時曾鼎力相助,此時戰事吃緊,軍備不足,再次想請洽公資助,卻遲遲不好意思啟口。
王世和看蔣總裁經常因財政拮据而苦惱,尤其是最近上海戰事緊急,部隊急求補充給養,卻一直無能為力。
當發現這則登著王峰英勇抗日的事蹟,出現‘洽公’的名字,馬上精明的將報紙遞交給蔣總裁。
蔣總裁看完報紙,又聽王世和簡單講述王峰的背景,以及龐大雄厚的社會關係,不禁喜上眉頭。
“世和,你馬上以我的名義給‘洽老’發一封慰問電,褒獎王峰奮力殺敵之英勇氣概,對王峰身受重傷加以慰問,王峰英勇,我等必重用。感謝‘洽老’將身邊骨肉親送前線,感謝在‘一·二八’抗戰中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在民族存亡之關鍵時刻,懇請給與更大援手。”
上海工商界領軍人物虞洽卿,手拿著蔣總裁發給的慰問電,搖頭嘴角上彎的笑說道:“志清這電文隱含著好幾個意思,很耐人尋味,看來王峰這孩子在軍階算是暫露頭角,只是我又要破費了。”
‘洽公’在商場、賭場、地盤爭殺中,可算是赴湯蹈火才拼出如今這一片天地。
這個習慣把握經商之道、識人之法、玩弄政治風雲的操盤手,非常清楚今後幾年上海的經濟、政治、軍事的走向,將會更集中在國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