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意義上的科舉。
從地方到中央,耗時很久,且過程繁雜。
郭天翊經過簡化後。
輕鬆了不少。
但也更加科學。
比如現在貢院的會試,就要考三輪。
每一輪都有三套考題。
三套考題,說白了就是淨化學子們心靈的一個過程。
沒有忠君報國思想的人,終究會被淘汰。
三輪考試分別對應了古代的鄉試,會試,殿試。
要知道,在古華夏,光是地方上的考試就要經歷好幾輪。
光是一個童試就要經歷三場。
毫不誇張地說,四五十歲才考過童試三場的大有人在。
透過三輪童試的,被人稱作秀才或者相公。
秀才也可以憑藉秀才身份在民間謀生賺錢來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除此之外,秀才還享有免除徭役田稅遇罪不輕易處罰、見官不跪、出門遊學等權利。
有了秀才的身份,大多數人都能討個不錯的生活,比如做狀師等等。
秀才們可以參加解試,每三年在八月舉行,稱作秋闈。
考中者稱為舉人。
所有考中者可在來年參加京城會試。
中舉後,才能獲得當官的資格。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范進中舉》裡面就很好地描述了當時的社會風氣,也對傳統科舉下的社會陰暗面進行了深刻的描寫。
主人公范進自二十歲應考開始,一直考到五十四歲。
幾十年來考過二十餘次,總是名落孫山。
其家中一貧如洗,只剩下一個老母親,一個結髮妻子,
另外,范進還常讓其岳父胡屠戶辱罵數落,受盡非人生活的折磨。
生活的艱辛,遠超常人的想象。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范進在五十四歲時終於中了舉人。
竟然因為過度高興進入了癲狂狀態。
范進在恢復過來後,他的岳丈胡屠戶由從前的對他不屑一顧變為阿諛奉承。
將當時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的社會風氣描述得入木三分。
同時,在范進中舉後,同縣的有錢人也紛紛巴結。
同年,范進的母親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