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473 燈還在亮著

朝著觀眾們揮手完畢以後,陳冬青又將目光看向舞臺對側。

在舞臺另一邊,四個歐洲面孔和一個亞裔面孔正站在那,這就是OG的五名首發。

一號位:Ana,二號位:Topson,三號位Ceb,四號位JerAx,五號位Notail

那個亞裔面孔,陳冬青是有印象的,而且是在重生之前就有印象。

Ana。

他是讓OG從一個混亂的隊伍一路逆襲到冠軍的靈魂人物。

在Ana的前半段職業生涯稱不上順利。打二號位出身的他在中路的位置上敢打敢拼,場均死亡數奇高無比,對職業生涯感到迷茫的他在2017年末決定暫時休息一段時間。

2018年中旬,被隊員背刺的OG正處於一片混亂的狀態,隊內一號位和二號位空缺的他們急需兩個人來填補空缺。

一個迷茫的選手,一個混亂的隊伍,兩邊一拍即合。

OG宣佈召回老隊員Ana,並且正式宣佈轉型一號位,並且在天梯中找到一位高分路人Topson來打二。

沒想到,這一召,就召來一個二連冠,這臨時召來的大哥和二哥,各自成為了同位置最強的選手。

迷茫的隊員,混亂的隊伍,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前世,Ana在TI8迴歸OG後,他的職業生涯就彷彿是開了掛,先是帶領隊伍一路奪冠,而後急流勇退享受生活,選擇暫別賽場休息半年,在下半年歸來以後,以更加無敵的姿態帶領OG衛冕成功,拿下二連冠!

在奪冠之前,中國的DOTA2玩家稱他為上帝,但這其實是個帶譏諷意味的黑稱。

但在二連冠以後,“上帝”就成了誠摯真實的讚美。

這個人,就是QG奪冠路上的最大對手。

陳冬青著重看了這個亞裔幾眼,而後又將目光轉向其餘幾人。

在那四個歐洲面孔中,有一個人正直勾勾的盯著陳冬青,臉上浮現出一絲輕蔑笑容。

陳冬青跟DOTA2的選手不太熟,但他也知道,他就是N0tail,OG五號位。

這個人是OG的創始人兼隊長,正是他跟大師兄在網上掀起了“LOL和DOTA2到底誰操作難”的首輪罵戰,也正是他,前些天在網上高聲抵制ilex,帶起了“LOLvsDOTA2”的次輪節奏。

一切輿論,他都是始作俑者。

看來,N0tail已經做好準備了,準備好要將陳冬青趕回LOL聯賽。

但很不巧,陳冬青也做好準備了,他已經準備好了讓N0tail知道什麼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來,給我斯溫!”陳冬青自信滿滿的說道:“第一把,獎勵自己一把簡單英雄。”

斯溫,就是流浪劍客,確實是個簡單英雄。

四個技能,一個點控,一個被動,和兩個BUFF,簡單粗暴。

這個英雄的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加BUFF,然後一個錘暈住敵人並貼臉,然後砍就完了,在操作層面上堪稱是有手就行。

惟一需要思考的地方,可能就是思考到底是先開【戰吼】還是先開【神之力量】。

其含金量就類似於思考界徐盛是先喝酒還是先上古錠刀。

LOL和DOTA2之間相互吵了這麼多年,一直就沒停下來過,LOL派的主要代表人大師兄一直以來的觀點就是——DOTA2是一個不吃操作的簡單遊戲。

當然,這個觀點的反對者也極多,因為他們認為,DOTA2中卡爾,米波,修補匠,電狗這種英雄的操作上限,是LOL一輩子都趕不上的。

但這話其實也有些片面。

實際上,像這種超級高難度的多操英雄,在DOTA2中也是少數,而且這些英雄通常在排位中的出場率並不算高,甚至大部分玩家一輩子都不會去碰。

是不是生活太圓滿了啊?玩米波電狗折磨自己呢?

反而是斯溫,劍聖這種操作難度確實不高的簡單英雄佔據主流。

而且DOTA2的遊戲機制就決定了,這個遊戲並不像英雄聯盟那樣依賴反應和走位,從玩家角度上看,顯得DOTA2確實不太吃操作。

畢竟DOTA2走位有轉身動作,不能靈活的來回搖頭,並且這遊戲的技能變態,各種點控走位很多時候也不好使,很多時候C位要麼開BKB頂著技能輸出,要麼就是死,對於走位和躲技能的講究沒有LOL這麼極端。

從這個角度上看,大師兄說DOTA2不吃操作確實也是對了一部分的。

QG一樓,沒有任何的猶豫,直接鎖定了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