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信心不足的普魯士政府,對普奧聯手更加迫切,很快雙方在對抗外來干涉的問題達成了一致。
1850年11月11日,普奧兩國在維也納簽訂了《德意志條約》,條約規定:兩國聯手反對外來勢力的干涉德意志地區事務……
有意思的是這份條約沒有包括,丹麥人佔領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公國。
顯然,經歷了一次失敗過後,普魯士政府內部的信心嚴重不足,在反對英國人的同時,不敢再得罪俄國人。
既然普魯士政府不要求,奧地利自然不會多事了。不管這兩個公國能不能回到德意志的懷抱,都不會有奧地利的份兒。
弗朗茨可不會學習歷史上奧地利政府,居然被普魯士人忽悠的聯合出兵。
飛地有什麼用?嫌奧地利的國防壓力不夠大麼?
維也納宮
梅特涅說道:“陛下,普魯士政府向我們提出了貸款申請,看樣子他們的財政危機比我們預料中還要大。”
弗朗茨毫不猶豫的說道:“這是一個好訊息,既然向我們求助,那麼意味著他們在別的金融市場尋求貸款遇阻了。
找個理由拒絕他們的貸款申請,大家都不看好他們這個客戶,我們又何必要去趟這一灘渾水呢?”
拉一把不存在的,奧地利國內可沒有那麼多資本需要輸出,弗朗茨也不會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
如果這個年代有國家信用評級,那麼他們就是最低檔次的C。
看看債務就知道了,現在普魯士王國的外債總額高達3.7億馬克,年財政收入僅有四千多萬馬克。
1847年恩格斯就在北極星報上發表文章,指出了普魯士政府的財政困難,大致意思就是:普魯士政府明天宣佈破產,我也不會感到絲毫意外。
普魯士政府沒錢怎麼辦?
答案非常的簡單——削減開支、想辦法增加收入。
無論是削減軍費,還是削減在工業或者是國內基礎設施上的投入,對奧地利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至於增加收入,這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了。剛剛經歷了一場革命,橫徵暴斂他們也不敢啊?
“是,陛下。”梅特涅回答道
瓜分德意志地區?很遺憾這個問題不適合現在談,萬一普魯士國內的激進主義分子知道了,提前發動了戰爭,奧地利不是要被坑哭了。
不要懷疑這種可能性,以下克上不光是日本人能幹,這個年代的普魯士王國軍隊同樣幹得出來。
只不過他們的軍官基本上都是貴族,在見識上要高那麼一點點,他們有家有業不是光腳的,通常不會盲目的採取行動。
……
普奧兩國關係的回暖,最尷尬的就是巴伐利亞王國了,事實再一次證明了走鋼絲是容易掉下去的,現在馬克西米一世就體會到了。
緩和同奧地利的關係,成為了擺在了他面前的首要任務。
慕尼黑王宮中
馬克西米一世期待的問道:“你們有什麼辦法,擺脫我們現在的外交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