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章、若要取之,必先與之

增加了一個自治省,除了在維也納的報紙上刊登了這一訊息外,沒有在新神聖羅馬帝國引起半點兒浪花。

民間沒有什麼反應,維也納政府就不一樣了。每年幾十萬神盾的收益雖然不多,可是他們的付出也小啊!

不要看奧地利的殖民地不少,實際上根本就賺不到什麼錢。

截止到1861年末,除了最早開發的西非地區,因為擁有金礦和種植園,實現贏利12.6萬神盾外,別的地區都是虧損狀態,無非是虧的多少問題。

中美洲地區殖民地虧損216.4萬神盾;

奈及利亞殖民政府虧損144.8萬神盾;

剛果地區殖民地虧損68.4萬神盾;

南洋地區殖民地虧損68.2萬神盾;

喀麥隆殖民地虧損34.2萬神盾;

利比亞殖民地虧損21.6萬神盾;

西奈半島虧損20.5萬神盾;

塞普勒斯島、克里特島等地中海島嶼虧損18.6萬神盾;

巴塔哥尼亞高原據點虧損2.8萬神盾;

其它地區若干殖民據點共計虧損12.8萬神盾。

林林總總加起來,1861年奧地利的所有殖民地加起來共計虧損595.7萬神盾。

這還是建立沒有大舉對外用兵的情況下,要是爆發了戰爭,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幾倍,甚至是十幾倍。

鉅額的虧損是制約奧地利殖民擴張的核心因素,尤其是殖民地開闢初起,那完全是純投入狀態。

新增加的蘭芳自治省雖然不值得一提,可是在1861年末的年度核算中,他們卻分攤了58萬神盾的軍費。

名義上是分攤軍費,保護邦國的安全,實際上這和直接上繳中央政府沒有任何區別。

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神盾的流通,還有一筆鑄幣稅可以收。

這些收入加起來,從1862年開始南洋地區,就會由投入階段轉變為回報階段。

如果考慮到增加的工商業市場,為國內提供的工業原材料,價值就更高了。

維也納政府需要付出的僅僅是安全保護,這根本就不需要說,財源所在自然要保護了。

財政大臣卡爾興沖沖的提議道:“陛下,我們的殖民方式是否要改變一下,這種間接統治獲得的收益,並不比我們直接控制收益低。

要是武力佔領加里曼丹島,至少五年之內我們無法贏利,後面能夠帶來的利潤未必會增加多少。”

奧地利在海外開闢殖民,也只是表面上風光,實際上有苦難言。

作為財政大臣卡爾可以負責任的說:就算是綜合各方面增加的稅收計算,維也納政府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當然,從事殖民活動的貴族、資本家們賺到了錢,奧地利國內的經濟也因此受益。

突然出現了一種不需要投入,僅僅只是提供安全保護,就能夠獲利的模式,財政大臣卡爾自然有興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