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19世紀末期後,殖民浪潮也到了尾聲階段。全世界適合作為殖民地的土地,已經瓜分殆盡,剩下的只是一些邊角料和硬骨頭。
隨著殖民擴張的不斷深入,各國間的緩衝也不復存在,國際衝突日益增多。
尤其是對剩下土地的爭奪,更是白熱化。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英布戰爭”,英奧兩國在南非正兒八經的pk了一場過後,大家意識到戰爭的恐怖,才逐漸冷靜了下來。
歐洲殖民的本質是為了賺錢,而不是所謂的開疆擴土。在進行殖民爭奪的同時,大家首先要考慮投入和回報的問題。
英法奧三國都是殖民時代的大贏家,即便是殖民地最少的法蘭西帝國,那也是千萬平方公里起步。
作為既得利益者,英法奧三國都吃飽了。對殖民地的追逐已經沒有那麼狂熱,最肥沃的地區已經瓜分殆盡,剩下的邊角料地區已經不值得三國對抗下去。
英國人主動提出三國結盟,除了分化法奧同盟外,也要緩和同法奧矛盾的意思。
開啟地圖就知道,英法奧三國已經佔據了半個地球,只要三國內部不發生問題,這個霸權根本就無法被撼動。
對既得利益者來說,穩定是最好的選擇。大家現在都是穿鞋的,不能夠像光腳時期那麼玩兒命了。
三足鼎立是最穩定的構架,在平衡打破之前,世界局勢想亂都難。包括普俄矛盾,實際上也是三國故意放任出來的。
三個國家一起瓜分世界,總比四五個國家共同瓜分世界,能夠拿到手的利益更大。
普魯士和俄羅斯實力都不弱,如果不相互對抗,他們也擁有參與瓜分世界的實力,這是所有老牌帝國都不想看到的。
在三國的共同意志下,普俄矛盾就解不開了。就如同原時空的法德矛盾,不分出一個勝負,就沒有緩和的可能。
……
維也納宮,弗朗茨對這次三國會議也抱有很高的期待值。不要看英法奧三國互相對抗,但是在核心問題上大家立場還是一致的。
比如說:維持歐洲穩定,打擊新生帝國挑戰者,鞏固三國的世界霸權。
如果要看霸權分配比例的話,英法奧三國基本上是4.2:3.0:2.8。單純從資料上看,奧地利似乎是吃虧了,和國力完全不相符。
不過賬不能這麼算,所謂的霸權實質上也就是國際話語權。奧地利加入殖民擴張時間點比英法晚得多,在海外的影響力自然比不上英法。
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的,反正只要把實質上的利益拿到手就夠了,國際影響力弗朗茨不著急。
外交大臣韋森貝格遞上了一份檔案:“陛下,這是第一天談判的草案。主要內容有兩部分:
其一、以條約形勢明確各國的勢力範圍,減少國際衝突,後期可能還會邀請別的殖民國家參與;
其二、聯合打壓潛在的競爭對手,英國人還按威脅大小進行了分檔。
處於第一梯隊的有:俄羅斯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