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安德胡伊攻防戰的結束,俄軍終於在阿富汗地區獲得了一個立足點,取得了暫時領先。
訊息傳到維也納,已經是半個月後的事情了。密切關注阿富汗戰爭的弗朗茨,此刻正盯著中亞地圖研究。
他承認安德胡伊風景很不錯,每一個山谷都是一個風景點,抬頭是雪山,低頭是綠地,遠望有瀑布,近觀有果樹。
可是俄國人萬里迢迢打過去,總不可能為了去安德胡伊看風景吧?
除了風景不錯外,當地的自然條件也相對優渥,算得上是阿富汗地區的富庶之地了。
至於戰略價值,坦率的說弗朗茨並不認為這裡有多重要。
從戰略上來看,俄國人無論是奪取偏西的赫拉特地區,還是奪取東邊的瓦罕走廊,都比安德胡伊地區有價值。
尤其是瓦罕走廊,跨過去就是英屬印度。
作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眾,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好奇心,弗朗茨也不例外。
自己的軍事水平有限看不出來俄國人的真實目的,那就找看得出來的人問,奧地利可養著一大幫子參謀,就當是臨時考核了。
維也納宮,弗朗茨臨時召見了奧地利總參謀部的幾名後起之秀。
“英俄戰爭已經爆發快一個月了,搶先動手的俄國人,沒有調集重兵奪取戰略要地赫拉特和瓦罕走廊,反而攻克了安德胡伊。你們覺得俄軍指揮官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這是一道沒有答案的送命題,考驗的是腦洞。理性分析也罷,連蒙帶猜也可以。
在弗朗茨看來,這道題適合運氣比較好的人回答。
畢竟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和俄軍指揮官最初的計劃截然不同。怎麼理性理性分析,也抵不住戰場上千變萬化。
對軍人來說,運氣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有點兒迷信的味道,但有時候不相信都不行。
一將功成萬骨枯,能夠從戰場上一路殺出來的將軍,除了個人能力之外,運氣的成分也非常重要。
運氣不好的傢伙都在半路上倒下了,這一點翻一翻奧地利的軍校記錄就知道。
每年成績排名最前面的軍校生,個人能力都不差,但是能夠混出來的仍然只是少數。
剩下的都是倒黴蛋,比如說:戰場上領了盒飯、訓練中受傷退役、該提拔的時候突然犯錯誤……
“陛下,安德胡伊有可能只是俄軍虛晃一槍,用來迷惑英國人的。
俄軍的進攻方向雖然不確定,但是他們的最終戰略目的是明確的,不管幹什麼都是圍繞著奪取阿富汗地區展開的。
我覺得俄國下一步應該是赫拉特,英國人在當地部署了重兵,強攻的損失太大。
或許俄軍指揮官想要打破常規,挑選一條出人意料的進攻路線,比如說:學習蒙古人當年的大迂迴包抄。
強行從波斯借道,穿插到赫拉特的後方,切斷守軍的後路,然後進行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