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三章、愛國者

華盛頓,這座象徵著美國獨立的政治之都,在南北戰爭結束後就淪為了邊界城市,但是倔強的合眾國政府戰後仍然將首都遷了回來。

時至今日,戰爭留下的痕跡早已消亡。只有在人為儲存的歷史博物館,還能夠看到戰爭留下的創傷。

原本是為了讓合眾國民眾知恥而後勇、發奮圖強,為統一美利堅而努力。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文物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成為了反戰浪潮的重要組成部分。

沒有辦法,作為一個由五湖四海移民組成的國家,大家對“統一”的概念,實在是沒有太強的認知。

愛爾蘭移民和英格蘭移民永遠都尿不到一個葫蘆裡,義大利移民和法國移民依舊延續了仇恨,白人和有色人種之間的歧視……

歐洲世界種下的因,苦果卻要合眾國來承擔。太過的民族矛盾交織在了一起,內部問題一直都困擾著這個新生國家。

事實上,原時空也是如此。後世很多人都認為美國人非常“苟”,明明擁有強大的國力卻一直隱忍到了二戰後才爆發。

殊不知,真實的合眾國遠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強大。中央政府勢弱,民族矛盾和各州權力無限大,都是這個新生國家所面臨的問題。

每天都持續的內耗,消耗了這個國家太多的精力。從19世紀開始到20世紀初的歷屆美國政府,都在為消弭內耗而努力。

最終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移民們的相互瞭解加深,跨民族聯姻增加,緩解了白人種族內部的分歧後,這個國家才真正強大了起來。

原時空這種自我整合,都持續了上百年時間,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伴隨著南方的獨立,合眾國中央政府的顏面直接掃地,對各州的控制力越發薄弱。

移民國家,民眾對國家的歸屬感本來就低。相比重新統一南方,普通人更在意自己個人的生活質量。

分裂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同樣有一波既得利益者,比如說:中部平原的幾個糧食生產州,就不想讓南方回來和他們搶奪市場。

同樣對統一沒有興趣的還有西部各州。因為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對統一與否很多人抱著冷眼旁觀的態度。

簡單的說就是,統一南方沒有問題,但是要他們參軍入伍上戰場就不行。

這種苗頭,在南北戰爭時期就體現了出來。很多利益牽扯不大的州,公然抵制中央政府的徵兵。

當然,列強的干涉也是一個重要因素。自身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脅,就算是再怎麼支援,也必須要三思而後行。

真正希望南北重新統一的,實際上還是資本財團扎堆的東部各州。資本家支援統一的動力雖然足,但是讓他們上戰場拼命就不行了。

在這方面猶太資本為美國資產階級做出了榜樣:“除了國家之外,他們什麼都有”。

普通人不想打仗,想要打仗的人又不願意上戰場,合眾國的統一之路遭到挫折,可以說是必然的。

在這種背景下,反戰浪潮成為社會主流也就不奇怪了。畢竟,支援武力統一的資本家在全體國民中只是極少數。

對於這一切,作為熱衷於推動國家統一的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那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偏偏自身又無能為力。

事實上,格羅弗克利夫蘭也不是南北戰爭後,第一個想要重新統一南方的總統。在此之前,已經有很多前任嘗試過了,可惜都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