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1894年又到了尾聲。虧空了許久的維也納政府,終於在這一年擺脫了財政赤字。
令人尷尬的是,讓維也納政府擺脫財政赤字的主要原因:不是經濟發展稅收增加,反而是超發貨幣。
憑藉歐陸聯盟聯合背書,維也納政府超發了十二億神盾,此刻正在緩緩流入市場中。
儘管這些錢要和大家分,可是拿大頭的仍然維也納政府。初步估計,在扣除印刷成本和利益分贓之後,屬於維也納政府的鑄幣稅收入仍然高達7.8億。
比正常時節,一年的財政收入都要多。要是還不能扭虧為盈,那就真說不過去了。
聯盟背書,只是穩定了神盾幣值,但貨幣超髮帶來的惡劣影響仍然存在。
根據維也納政府的統計,今年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將高達3個點。這還是超發貨幣沒有全部流出去的結果,要不然通貨膨脹還會更加厲害。
如果擱在後世信用本位時代,3個點的通脹率根本就不算事,七八個點的通脹都時有發生。
全世界都在發生通脹,沒有通脹才是新聞。甚至有超過兩位數的國家,長年保持著兩位數的通脹率。
可是現在不一樣,金本位時代通脹率微乎其微。除了十六、十七世紀金銀大量湧入出現一波通脹外,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就很少出現大通脹了。
3個點的通脹率,已經令維也納政府上下緊張不已,生怕引起市場崩潰。
對國家經濟來說,通脹提高了工業生產成本,明顯不利於工業產品出口。
若不是維也納政府借出了一大筆神盾,又被限定了在神羅的消費數額,現在已經反噬到出口產業上了。
利弊相生,冒了這麼大的風險,自然有相應的收益。
憑藉這筆額外收入,維也納政府不僅彌補了財政虧空,還開啟了環線鐵路計劃,順便也償還了一部分政府債務。
最重要的是壓制了革命浪潮,遏制了經濟危機繼續擴大,穩定了歐洲局勢,坐穩了歐陸霸主之位。
看看今年的報表就知道了。年初的經濟危機爆發,出現了弗朗茨繼位以來最大經濟下滑。
第一季度,拉開經濟危機的帷幕,GDP比去年同期下滑8.7%;
第二季度,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GDP比去年同期下滑12.8%;
第三季度,政府採取的措施開始發揮作用,經濟出現了一定的好轉,但GDP比去年同期仍然下降了10.8%;
第四季度,歐陸各國達成一致,聯合啟動“放水”救市計劃,不過和去年同期相比GDP仍然下降5.1%。
年度綜合計算,1894年神羅的經濟下滑了8.93%。總算是沒有突破10個點,在下滑點數控制了個位數。
很遺憾,實際情況比這更加嚴重。以上資料,將已經本土化的非洲領土也納入計算範疇中,攤薄了下滑比例。
若不是非洲地區的貴族領主們正在玩命的大搞建設,保持了經濟高速增長,拉昇了經濟資料,1894年神羅的經濟資料絕對萬分感人。
光歐洲部分本土,GDP增長速度決對是兩位數,可惜是負的。具體資料是—13.7%,簡直就是駭人聽聞。
沒有辦法,這就是戰爭後遺症。如果政府不及時採取應對措施,這個數字甚至有可能直接翻倍。
家大業大的神羅,現在都是如此悽慘,其他國家自然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