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黃漢就制定了“日月海運”發展長江聯運的計劃。
今年正月,大匠師王玉琪和幾十個少年技師帶上全鋼龍已經骨趕去龍江船廠工作。
他們採取就地購買船料招募龍江船廠的師傅和勞工、租用龍江船廠船塢的模式,建造排水量三十到一百噸適合在長江、內河航行的船舶。
龍江船廠的技術力量本來就在大明首屈一指,再有標準統一的鋼鐵龍骨,減少了對於質量過硬巨木的需求,建造排水量一百噸以下的江船質量毋庸置疑。
這些船大部分都是平底,能夠較好的避免水位低而擱淺。
不是進入內河、長江的船必須是平底船,在水位高的長江上,尖底海船隻要噸位不太大一樣可以航行。
歷史上鄭成功就曾經帶領排水量達到四五百噸的戰船進入長江試圖奪取南京,鬧倭寇的嘉靖年,倭寇的朱印船曾經進入長江打到揚州。
只不過因為尖底海船吃水深,對航道水位的要求高於平底船。
吃水越深的船舶穩定性越好,用於戰船的江船完全可以跟海船通用,從南通州到荊州的航道完全能夠滿足排水量一二百噸的尖底海船航行。
幾路賊兵攻破澠池縣剛剛準備修整,不到三天“紅旗軍”就殺到,一部賊兵不得不扔掉了輜重往西而去。
黃漢當然不肯跟著流寇往西進入陝西,追著往南流竄的一部大概有小十萬的流寇猛打,這些流寇一直沿著官道往汝州、淅川、內鄉、光化、南陽方向逃竄。
由於“紅旗軍”追得太急,使得歷史上被這一路流寇攻破的城鎮少了一大半,也是由於河南是第一次遭遇大規模流寇入境,有存糧的地主老財不少,流寇逃一路搶一路沒被餓死、累死。
封藩河南的朱明皇室最多,其次就是湖廣。
九天後黃漢率領“紅旗軍”抵達南陽,唐王朱聿鍵和諸多地方官已經望眼欲穿。
襄王朱翊銘的長史在王府衛隊保護下剛剛趕到南陽不久,見到了“紅旗軍”如同見到了救星般興高采烈。
人大多數是無利不起早,“紅旗軍”來到南陽得到了禮遇事出有因。
那是南下的流寇早就竄入湖廣,如今接近二十萬人馬在圍攻襄陽,其中有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闖塌天劉國能等等大賊頭的嘍囉。
賊兵聲勢浩大,沿途官軍都在據城死守,哪敢出城跟賊兵野戰?
這其實不怪這些文武官員,內地明軍疏於操練,有戰鬥力的部隊鳳毛麟角,由於缺額嚴重,分守參將手裡的兵馬恐怕連四成都不足。
真有參將帶著兩三千七拼八湊的人馬去打流寇,結果十有八九反被流寇打了,選擇儘可能固守城池其實是量力而行。
怕就怕腦子壞掉了的文官瞎指揮,逼著心裡有數的將領出戰,最後的結果是出戰的明軍被流寇幹掉一部分,不少人乾脆加入流寇來奪取他們無比熟悉的城池。
襄陽被圍太多附近的文官武將都知道兇險,萬一城池被流寇攻破襄王有個好歹不知多少人會人頭落地。
現在來了一支百戰百勝的“紅旗軍”,文官武將當然安心不少,王府長史不斷催促黃漢前往襄陽解圍,南陽知府不敢怠慢,咬咬牙給了足兩千石糧食五百石馬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