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遼東經略高第、順天巡撫劉之倫早就上書主動要求勤王,兵部已經有調兵公文下達。
劉之倫已經點齊馬步軍三千親自率領向京城進發,這彪人馬在到達平谷時接到兵部公文命令他們前往紫荊關嚴防死守。
山海關總兵官憨子不知形勢如何,在沒有接到黃漢命令的情況下他選擇等待的同時聯絡駐紮寧遠的楊大年。
高第何嘗不知黃漢用兵都會謀而後動,沒有逼著憨子即刻趕去京師,他早就派遣信使疾馳登萊,要求兒子也帶上鐵甲騎兵運動到京師附近。
老人家相當精明,知道兒子手中的騎兵不會超過一千,這一點點人馬必須匯合“紅旗軍”才能夠有所作為,告訴高有謀必須時刻保持聯絡,萬萬不能自己帶著人馬跟建奴較量。
擔任登州知府一年有餘,在這期間不間斷剿滅叛軍餘孽和盜匪、山賊,登萊形勢已經往好的方向發展,高有謀親自控制的登州守備營人馬高達一千五百。
守備營武官都是高家子侄或者家丁,高有謀留下了步兵維護登州治安,自己帶上五百騎兵向京師方向運動。
沒多久高第得到了黃漢已經下達調遣山海關、寧遠騎兵前往居庸關等待匯合的命令,他也給高有謀去了信,讓兒子帶領騎兵趕去居庸關集結。
憨子、楊大年到達居庸關立刻執行戰時條例,他們還得派遣人馬進行偵查,能夠及時掌握建奴動向和兵力部署有利於在家主趕來後發動突襲。
駐守紫荊關的劉之倫已經派人跟憨子、楊大年取得了聯絡,為了封鎖訊息避免建奴預先得知明軍騎兵的路線和兵力,居庸關、紫荊關準進不準出。
與此同時,山西通往京師的小道、山道都會有旗衛和“四方快運”鏢師活動,所有妄圖往西進入山西的人都會被截下,反抗者十之八九是建奴細作,寧可殺錯絕不放過。
由於憨子和楊大年都是武將,駐防居庸關的總兵官陳洪範根本不買賬。
他乃是擁有右都督銜的總兵官,不肯聽從憨子這個級別低一級的山海關總兵協調,我行我素。
為了大局,憨子、楊大年選擇忍耐,及時派遣人馬佔據關城並且控制了幾個重要關隘。
陳洪範依仗官位高又在居庸關鎮守多年乃是地頭蛇,他的家丁屢屢跟“紅旗軍”騎兵制造摩擦。
好在“紅旗軍”戰鬥力強大,進入居庸關的人馬達到五千,遠超過陳洪範人馬的實際人數。
況且這小子喝兵血不得軍心,除了四百餘家丁外其他營兵絕大多數選擇以“紅旗軍”馬首是瞻。
原因很簡單,憨子、楊大年到來的當天就讓居庸關駐軍跟“紅旗軍”享受同樣的伙食,使得這些兵丁頓時覺得過上了好日子。
有對比才會有覺悟,基層兵丁已經開始怨恨陳洪範,自認為弓馬嫻熟或者武力值高的兵丁已經想投奔“紅旗軍”。
這其實就是陳洪範選擇對抗“紅旗軍”的主要原因,他自認為能夠守得住居庸關,想獨得守土之功,想把“紅旗軍”擠兌出關跟建奴拼命。
誰知“紅旗軍”沒有被擠走,四天後,文官高有謀率領五百騎也進入居庸關,這些人馬見到“紅旗軍”親熱得如同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