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道:“鄉親們快快請起,本官答應你們暫時不走了。”
饑民中頓時爆發出歡呼聲,然後就有“紅旗軍”宣傳隊大聲宣佈道:
“徵虜大將軍、徵西將軍莊嚴承諾不會餓死一個川中父老,從今天開始施粥,每天兩次,粥鍋裡插上筷子保證不倒。”
“草民謝謝徵虜大將軍恩典,謝謝秦將軍……”
“徵虜大將軍萬勝!徵西將軍萬勝!紅旗軍萬勝!白桿兵萬勝!……”
不知誰帶頭歡呼,有可能是宣傳隊安排的迷子,也有可能是某個饑民有感而發,頓時口號聲震天響。
這時幾十“紅旗軍”知識青年帶頭唱起紀律歌:“紅旗軍人一定要牢記,餓死也不搶掠老百姓……”頓時引得數萬人引吭高歌。
無數被禍害了家園食不果腹的饑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抹著眼淚跟著唱和……
黃漢救濟川民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拿出大量錢糧,相信用不了多久,徵虜大將軍會在每一個川民心中紮下根。
人心向背很重要,明朝的四川也是人口大省,川民何其多也,恐怕得有一兩千萬,確保這方水土足夠養活這方人,移民一部分去“漢江省”很有必要。
不用擔心白桿兵悄悄的走了,因為是他們內部出現了分歧,貌似只有秦良玉一人堅持己見要儘快追擊流寇,麾下將領都認為安頓好四川更加有意義。
一旦秦良玉下達開拔的命令,肯定會有接到通知的老百姓來堵路,秦良玉做不出鞭打老百姓讓路的惡行,註定無法一走了之。
顧準已經多次找馬蘭花談心,明確了不許白桿兵離開四川是徵虜大將軍的命令,在四川的每一位“紅旗軍”將士都得想方設法完成這個任務。
馬蘭花身份特殊,她首先是馬家的家生子應該對家主忠臣,她還是“紅旗軍”將領更加忠於徵虜大將軍。
幾百萬川中父老需要軍隊來保護,確保秦良玉和白桿兵的安全於公於私馬蘭花都得全力以赴。
她向顧準表態,萬一到了迫不得已之時,她甚至可以動用“紅旗軍”女兵暫時軟禁徵西將軍,讓老家主受點委屈,總比她帶著兩三萬川軍去陝西送命強。
張鳳儀支援黃漢的態度比丈夫馬祥麟還要堅決,她絕對支援川人守川,不是不願意出川打仗,而是川內局勢如此糟糕,哪有餘力他顧?
況且侯家莊的陰影一直在張鳳儀心裡揮之不去,每每想起在那裡失去的一千二百兄弟姐妹,她都心如刀割。
張鳳儀心裡其實恨上了不負責任的朝廷,白桿兵在死戰將要全軍覆沒,左良玉見死不救、鄧玘畏縮不前,近在咫尺的衛輝府沒有派遣一兵一卒。
那還是在離京畿之地只有二三百里的黃河北,出川前往陝西打仗,天高皇帝遠,白桿兵萬一真被流寇、建奴夾擊了,渾河血戰的慘烈又將要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