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氣!”餘休腦中跳出兩個字。
《道書》上說,道士煉陰神,書生養文氣,餘休頭上這六道如絲如縷的氣息,赫然與書中記載的一模一樣。
餘休望著六道文氣,心中又驚又喜:“非止《道書》中有記載,《草堂誌異》中對‘文氣’一詞也有描述。”
文氣乃是讀書人明心見性,腦竅開啟的產物,無色五彩,初時才幾縷,多時可結成千百種形狀。
讀書人每多通讀一卷書,文氣便厚一分,每多明悟一種道理,文氣便增長一寸。而且文氣非是隻和讀書人自身有關,亦和天下人有關,讀書人的文名越高、名聲越廣,文氣越重。
餘休心中明悟,他頭頂上的幾道文氣,正是前身苦讀十數載,中得童生名號後凝結出來的。
餘休回顧著跳出陰神時的感受,心中思索:“文氣竟然能夠修復陰神,滋養魂魄,若是再多一些,豈不是更好。”
不過他轉瞬間就搖頭哂笑,前身苦讀十數載,才堪堪凝結出九道文氣,若是想要得到更多的文氣,豈不是還要花費更大的心血?
打消心中的妄想,餘休盯著六道文氣,心中琢磨:“正是文氣相助,我才能安然無恙的跳出陰神,不知剩下的幾絲能否為我所用?”
思索著,餘休心中念頭大動,可是他左思右想,突想起自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使用文氣。
之前的三道文氣,是餘休陰神陷入困境時,自動貼上的。而現在他已經脫離困境,剩下的文氣就好似勁竹一般,屹立在他的肉身頂上巋然不動。
餘休屢屢以陰神的手臂為鉤,往文氣勾過去,可是文氣就是不動。試探多次之後,他不得不打消這個念頭。
“文氣乃是讀書人的東西,非是道士的東西,許是不能用,只能保命。”餘休猜想著。
既然暫時無法使用,餘休也懶得再耗費精神在文氣上面,他收斂心神,開始感受出竅境界的神奇。
陰神和肉身一般,五官皆備,雙手雙臂俱有,只是形狀透明,下肢不顯。餘休將陰神和自己的肉身一一對比,發現沒有一處地方不同。
他的陰神懸浮在煙氣中,時而跳動,時而盤旋,靈動多變,和傳說中的鬼魅一般無二。
並且餘休能以陰神視物,張開眼,佛堂之中的景物在他眼裡清晰可見,恍若白日。
餘休心中喜悅:“《道書》上說出竅境界的道士,能不秉燭而夜讀書,便是因為陰神的緣故麼?”
種種玄妙的出現,讓他一時咋舌不已。
餘休檢驗良久,正當他準備再度觀想修行時,佛堂外突然響起年輕女子的笑聲。
笑聲嫵媚,一陣陣襲來,如泣如訴,由遠及近,好像在呼喚著什麼。
餘休聽見這笑聲,按下遐思,心中想:“堂外有女子?”
可是立即,他眉頭緊鎖。這裡是亂葬崗,天上又下著雨,還是深夜,怎麼可能有女子存在!
“鬼魅”兩個字,立即在餘休腦中跳出。
餘休回過神來,心中微驚:“失策,這裡是亂葬崗、死人地,我怎能在這種地方打坐修行!”
世間道士修行,大多是藏在密室之中,做下多種科戒、佈下多般齋醮,秘不見人。這樣不僅能防止肉身被人所害,也能防止陰神為人所壞,特別是對於修為低下的道士來說。
而餘休驟得道法,又缺乏師傅的引導,一時不察便遺漏這一點,此時才反應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