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後,遊可決定還是到六邊形建築旁細細考察一番再做後面的打算。
細看這矩形洞口和湖岸之間,正好有許多露出水面不規則的石堆可以借力。雖然露出水面的石堆之間有5到6米的距離,但自己力量奇大,只要稍稍一躍,水平距離即可達到10米左右。石堆間這點兒距離對自己而言,早已不費吹灰之力。
於是囑咐馬三兒在岸邊等候,自己則縱身一躍,輕鬆地已跳到離自己最近處的一堆石塊之上。
這堆石塊距離岸邊怎麼也有8米左右遠,馬三兒在後面瞧得目瞪口呆,
“我滴個神吶,你小子啥時候練得這騰雲駕霧的本領啊,快教我、教我!”
馬三兒在身後興奮得手舞足蹈。
遊可沒有來得及理會他,幾起幾落,已經來到了“矩形洞口”處。
待到達“洞口”,由於水流很急,遊可藉助島上的石頭和樹枝,好不容易站穩了腳跟。再往下打量這“島嶼”的邊緣,竟然都如懸崖刀削般,筆直地切入湖中,湖水幽深。即使遊可視力遠超常人,奈何自己的視線也只能觸及這水下十幾米處,再往下湖水顏色已變得越來越深,越來越暗,自己的視線也無法看清楚了,顯然“島嶼”四處都是深淵無異。
遊可回頭認真地觀察這矩形洞口,才得以真正領略到這個建築的全貌。
原來這個六邊形建築是一個組合體,六根直立的石柱,兩兩支撐著一根巨大的橫樑,一共頂起六根巨大的橫樑。
由於整個建築周圍被高出丈許的樹木包圍,遊可和馬三兒原來站在崖頂,自然無法看清楚。
而遠遠看起來像矩形的“洞口”,其實是六邊形的一面,因為頂部和周邊已經被密密麻麻的植物所覆蓋,所以這其中的一面看起來像個矩形的洞口。
自己粗略估算了一下,這六塊橫樑及支柱,每一根起碼有50、60公噸重,橫樑寬10米左右,而支撐橫樑的石塊高度也有近6米左右。
規則的六邊形石柱和橫樑圍成了一個圈,圈中驚人地有一塊“T”型的巨石高出周邊約兩米。
而“T”型巨石上,赫然雕刻著一隻盤旋而下的石蛇,其雕刻工藝精湛,順著遊可看去的目光,栩栩如生的巨蛇正抬起頭冷冷地瞪著遊可。
再看這面前的橫樑支臂約有一米的厚度,上面刻有諸多古怪的文字,連遊可也無法解讀。估計其它面的橫樑及支臂上也應該有同樣類似的文字。
遊可不禁又是一個大吃了一驚!“怎麼這麼像哥貝克力石陣?!”
哥貝克力石陣,又名為“哥貝克力山丘”(GobekliTepe)。位於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烏爾法市郊近十公里處。
在1994年,最初由一位庫爾德族牧羊人發現。哥貝克力遺址的樣子依稀有點像是英國的巨石陣,只不過興建的時間要早得多,也不是用粗略鑿成塊的石頭堆成,而是採用精雕細琢的石灰石柱,石柱表面刻著動物浮雕——成群結隊的羚羊、蛇、狐狸、蠍子和兇猛的野豬。
主持哥貝克力丘挖掘的行動者,是“德國考古學會”的K·施密特。經PrePotteryNeolithicA鑑定,證實有關遺蹟這片石陣建於11600年前,比吉薩大金字塔還早7000年,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最早的文明遺蹟之一。
令人困惑的是,在石器時代,當時的人類沒有技術和金屬工具,這些巨石和圖案是如何被加工的?
現在這類似的巨石陣竟然就出現自己眼前,而且顯然還是一處遠古遺蹟,遊可不得不在心裡多問了幾個為什麼。
遊可思索,分佈在這附近的各處“島嶼”,不知道還會有多少這樣的巨石陣,而這些石陣的作用又是什麼呢,想到這裡,真是一籌莫展。
正躊躇間,突然覺得背後涼風習習,感覺湖面似乎有什麼動靜。猛地回頭一看,一陣巨大的恐懼襲來。
只見一隻巨大的船形黑影從水裡躍出,向自己猛撲過來,這巨物躍出水面的長度已有三、四米,加之水下的長度,儼然一條有六到八米的水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