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08.小飛棍來咯

“地利用螺旋槳的下洗氣流,加強粉劑的穿透性,在粉劑的自身重量和空氣傳播的作用下,可以使粉劑均勻撒落,並能有效的防止粉劑飄散。”

操作員非常流暢的回答了一番特別準確的話,然後看著李正一臉懵逼,還假裝點頭,“哦,哦,原來是這樣啊。”

駱一航憋著笑,接過話頭,“這是在做標記,藍色的是底下有石頭,紅色的是泥巴地,容易陷車,拿顏色標出來,拖拉機過去的時候躲著點,人工進去收拾。”

這麼一說李正就聽懂了。

而且馬上就明白了有了標記得多方便。

拖拉機不會陷車,也不會被石頭崩了轉輪刀,轉個彎一路突突突就完了。

人工去挖石頭,挖排水溝,大不了曬兩天,回來再突突突。

拖拉機開荒,真正幹活的時間其實還不到一半,剩下一多半都是在從泥地裡往外拖車,在換刀換工具。

有了這標記,效率能提高三倍不止。

“哎,那它咋知道那裡有石頭哪裡是泥巴?我看著他們好像也沒咋控制嘛。”李正更好奇了。

“剛才那個小飛機,飛了一圈照下來的,那上面有光譜,石頭啊泥巴啊樹啊草啊顏色都不一樣,再傳到我那邊資料中心處理一下,田裡啥都清楚了。”

“至於不用控制啊,那是因為它自己認得路,路徑都是自動規劃好的,它自己飛,自己噴顏色,根本不用人管。”

這番解釋,聽的李正一愣一愣。

嘖嘖稱奇,“現在科技這麼先進啦,就飛那一小圈,也就十分鐘吧,拍了多大面積?”

“兩百畝!”操作員馬上大聲搶答,還幽怨的看了駱一航一眼,好像在怪搶了他科普的機會……

——

之後的開荒一下子就進入了快車道。

流程變成了這樣。

先是一批工人鑽進荒田,仔細走一圈尋找鳥窩鳥蛋和小獸。

天漢這地方野生鳥類太多,指不定就有哪個早春就下蛋了,掏鳥窩這項工作在開荒時候必不可少。

以至於袁警官都快在平安溝常駐了。

掏完鳥窩,測繪小飛機進去飛一圈,採集到資料發回資料中心。

資料中心處理後,規劃好路線和位置,傳給植保無人機。

兩架植保無人機飛起來撒顏料畫記號。

然後大拖拉機掛著滾輪刀下田,突突突突一路開過去,遇到記號就拐彎。

一大片清理完之後,人工再下場,把記號裡面有石頭的清出來,積水的挖溝排掉。

與此同時,拖拉機卸下滾輪刀,換上深松機進去把耕底層破開,然後再深耕、再旋耕。

旋耕之前掛上撒肥車,突突突撒一遍有機肥,再給旋耕進田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