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9章,先斬後奏,皇權特許

兩發兩收。其他四臺備用。或者練習。或者機動。

“張隊長。”

“陳組長!”

張庸和陳媚打招呼。

陳媚依然是很乾練的模樣。一心專研電訊技術。

復興社的電訊水平,在國軍裡面,絕對算是高的。後期甚至有很多從外國招募回來的留學生,負責破譯日寇電碼。

好想姜毅英這樣的天才,其實不止一個。有些人的能力並不在她之下。

然而,破譯電碼,也是很講運氣的。如果沒有運氣加持,光努力沒用。

“五組日寇新電臺?”

“初步判斷是這樣的。但是無法判斷距離和方向。”

“是從虹口發出的嗎?”

“不是。”

“你們能確定?”

“無法完全確定。但是,我們相信,這些新電臺,都是幾個日諜的老報務員使用的。“

“我聽不懂。麻煩解釋解釋。”

“靜芷,你來說。”

“是!”

李靜芷開始解釋。

“每個報務員都有獨特的發報手法。就和人的字跡一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我們一直在監聽日諜的電臺。透過長時間的觀察總結,我們發現,主要的日諜報務員,來來去去就是那麼一批。除了被抓起來的。現在還有五個。他們的發報手法,我們都很熟悉。現在有新的電臺訊號,但是發報手法依然是一樣的。所以,我們判斷,這些日諜報務員,應該是換了新電臺。”

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他聽明白了。這叫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對於常年搞電訊的人來說,敵人的報務員,她們都是非常熟悉的。同樣的,她們的發報手法,日寇方面肯定也很熟悉。

這就是視距外的戰鬥。無聲無息的較量。是諜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日諜的舊電臺呢?”

“還在繼續使用。但是報務員已經換了。手法陌生。之前沒出現過。從發報的速度來看,應該也是訓練多年的老手。”

“也就是說,日諜增加了報務員的數量。有新的報務員加入?”

“是的。”

“我知道了。”

張庸坐下來,默默琢磨。

從這個資訊可以判斷出,日諜是在增兵淞滬啊!

日寇並不甘心失敗。他們還在朝淞滬調派更多的人手。報務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極少的一部分。

好像復興社這樣,有一千多人,但是報務員的數量,最多五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