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辰順著通往威縣的道路前行,一路上身形飄忽,速度極快。
只見到莫辰地上行走的兩腳交替邁步的頻率極快,看上去如同車輪一樣飛速轉動。而且腳步邁動間,兩腳跨越的間距也是極遠,只是三兩步之間就跨過近十丈距離。
遠遠看上去,莫辰整個人如同貼地飄飛一樣,一個恍神,身形就能竄出極遠的距離。
以這樣的速度全速前進,莫辰沒用多少時間,就走完了從連渠村到威縣,這段普通人可能要一兩天才能跨越的路程。
直到看到威縣低矮的城牆之後,莫辰才停下急速竄行的身形,緩步向前走去。
順著道路,跨過城門,進入縣城之後莫辰隨意找人打聽了一下,就得知了自己要去的地方的具體所在。
一邊穿行在陌生的縣城內,莫辰一邊打量周圍所經過的環境。
青石夾雜著磚塊鋪就的街道,以泥沙填就空隙之處,走上去感覺道路大致還算平整。
木製米桶面桶擺放在門口,貨架上擺放著整齊米袋,面袋,屋裡還放有巨大儲米箱,儲面箱,看起來擁擠狹小的米店,麵店。
各色布料分類明顯,整齊擺放,屋內還有高處掛下,直直垂下來的各種顏色的長布,這些用來展示布面的布料把整個屋子襯托的五彩繽紛,這是無論什麼時候都能匯聚人群的布料店,布莊。
還有各種其他經營不同,裝飾不同的各色店鋪。比如櫃檯高高,還裝有欄柵的當鋪,各種雜物堆積的雜貨鋪,錢莊,胭脂鋪,飯館,茶館,酒樓等等店鋪排列在街道兩邊。
雖然經營的商品各有不同,但是這些店鋪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無論從牌匾還是房屋框架來看,都能看出上面的一些歲月的痕跡,這些店鋪應該都是開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老店。
街上行人來來往往,不時有人走進兩邊的店鋪,在一番挑挑揀揀,討價還價之後,心滿意足的拿起自己選中的商品。
看起來威縣就是一個和其他縣城沒有多大區別的普通縣城,但是莫辰敏銳的發現了一些不諧之處。
一路走來,經過各種各樣的商鋪,莫辰竟然沒看到任何一家店鋪是賣洋貨的。
要知道,這個時代,除非是生活在深山老林的荒僻角落,不然很難見不到任何洋玩意。
而洋玩意之所以如此大行其道。不僅是因為一直以來,在清朝廷的高壓統治下,平民百姓過的十分壓抑。所以民間乍一出現這種清政府無力禁止,也不敢禁止的洋商買賣的這些奇巧的東西,就讓這種獨特的東西一下子就開啟了百姓的眼光,抓住了他們的獵奇心裡,理所當然的這種東西就流行起來了。
更是因為這些洋玩意都十分的便利好用。比如商人買來,可以用來準確記時的機械手錶,這對於時間就是商機的商人十分有用。多數需要遠途行商的商人多配有手錶,搭配望遠鏡等物。
比如讀書人買來,讓書寫更方便的鉛筆,不僅輕便,可以隨身攜帶,不用帶著沉重的硯臺和墨,每次書寫之前研磨半天,寫完之後還要半天時間把字晾乾。需要大量書寫的學者基本都會隨身帶幾支鉛筆,而且年紀大一些的還會配有眼鏡。
比如平民百姓用的火柴,價格便宜,一擦就著,可以直接用明火來點燃柴火,不用像用打火石那樣,費了老大的勁打火,還要等火星子飄半天才能把乾柴引燃。配套的還有取代傳統蠟燭,用來夜晚照明的煤油燈。
還有多數勞作的工人,如果生病,就喜歡去買直接提前配好,什麼病就吃什麼藥,見效快的西藥。理所當然的西醫也很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