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展率領龍騎衛進入河套,進入左谷蠡王營寨,洛陽城內,劉辯迎娶柳奴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整個洛陽城,遍處張燈結綵,迎娶柳奴的喜慶氣息,完全掩蓋了秦軍在壽春戰敗的悲愴氛圍。
城內許多百姓,為了慶賀秦王迎娶匈奴居次,甚至自發的購置起節慶的禮服,在城內組織了猶如節日一般的慶典。
距離迎娶柳奴尚有幾日,劉辯這幾日裡,整天將留在洛陽城內的徐庶和陳宮召喚到王府內,商議曹操下一步可能採取的策略。 ”
迎娶柳奴,在很大程度上,劉辯是為了找到個討伐去卑的由頭。
在劉辯的料想中,曹操斷然不會放過他迎娶柳奴的時機,對他或者劉備採取行動。
跪坐於前廳主位,劉辯的視線停留在徐庶的身上,等待著徐庶說出他的見解。
被劉辯看著,徐庶只覺著渾身都被一股巨大的壓力籠罩,這壓力強大到讓他都快要喘不過氣來。
目光有意無意的避開劉辯的視線,徐庶過了好一會,才對劉辯說道:“而今遼東公孫度態度未明,曹操北可進軍下蔡,東可挺進徐州,我軍無論防禦何處,都必定有一處袒露於曹軍眼前!”
一臉凝重的看著徐庶,劉辯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向他追問道:“以軍師之意,本王若非將下蔡拱手讓於曹操,便是坐視劉備為之擊破?”
從劉辯的語氣中聽出了一絲煩悶,徐庶並沒有立刻應答,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坐在他對面的陳宮。
被徐庶看著,陳宮的眼瞼稍稍低垂,略微做了下思忖,對劉辯說道:“元直所言,並非無有道理!只是眼下我軍,也非完全被曹操牽制!”
陳宮說出秦軍並沒有完全被曹操牽制,劉辯眼睛一亮,連忙向他追問道:“以公臺之意,我軍當在何處翻盤?”
“攻城略地,我軍暫且無有機緣!”抱拳朝劉辯拱了拱,陳宮對他說道:“不過只要做出適當部署,重創曹軍,尚有些許可能!”
“公臺有計,只管明言!”陳宮說出能夠重創曹軍,劉辯立刻便聯想到了將來袁紹率領大軍南下,與曹操征戰,趕忙追問了一句。
曹操如今四處攻伐,為的不過是擴張勢力,做出與袁紹背水一戰的充分準備。
相對的,袁紹對於曹操的攻伐,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關注,其實並非袁紹不遠進攻曹操,實在是他的大軍過於龐大,每逢行軍,糧草耗費頗豐,在沒做好萬全準備的情況下,袁紹斷然不會輕易用兵!
正是由於對這種形勢十分清楚,劉辯才會感覺到有些無所適從。
去卑在匈奴作亂,遼東公孫度態度尚不明朗,曹操如今又有兩條無論如何選擇,都只有好處而沒有半點壞處的選擇。
若是任由曹操做強,袁紹南下,一旦被曹操擊敗,洛陽便會被曹操的勢力團團包圍其中。
對於劉辯來說,這個結果他是斷然不願看見的。
洛陽一旦被曹操的勢力包圍,不止是商路不通,所有的戰略緩衝地帶也將不復存在,秦軍雖然強悍,可被曹操兼併,也不過只是早晚的事。
相比於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袁紹對於劉辯就要可靠了許多。
來自於兩千年後,劉辯即使再不懂歷史,對官渡之戰也是有些瞭解,也是曉得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最終敗給了曹操,從而奠定了曹操奪取河北,成就霸業的基礎。
劉辯並不希望歷史如同真實的那樣在他眼前展現,他更希望透過他的參與,能夠逆轉官渡之戰的結局。
下蔡和徐州,必定有一處須承受曹軍的大舉進攻。
以曹軍的戰力,即便劉辯下令大軍在下蔡一帶聚集,與曹軍展開決戰,雙方勝負依舊是難以做出定論。
陳宮有辦法在日後的戰鬥中,使得曹軍折損更多的兵馬,雖說表面上看來並沒有多少用處,劉辯卻是曉得,曹軍的有生力量越是薄弱,日後面對袁南進,所能做出的抵抗也越是無力。
曉得曹操將來勢力會發展到如何龐大的地步,能夠將他侷限在早期的發展中,劉辯還是很喜聞樂見的。
與劉辯相互對視著,陳宮保持著抱拳躬身的姿勢對他說道:“殿下,依臣下看來,曹軍進攻下蔡可能並不是很大。他們或許會分兵下蔡,攔阻我軍救援徐州,主力卻是向徐州一帶挺進!”
聽著陳宮的分析,劉辯緩緩的點著頭。
張遼、太史慈和呂布三員猛將坐鎮下蔡,算上下蔡守軍和壽春撤出的潰兵,下蔡總兵力達到五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