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王府門外,一身甲冑的劉辯手按劍柄,筆直的站在正門的位置,正扭頭朝街道的一側望著。
站在劉辯身後的,是身為軍師的徐庶和龐統,倆人側旁各站了許多秦軍的將領。
洛陽城內的官員並沒有與劉辯等人站在一處,官員們站著的地方,離他們稍遠一些。
不過與劉辯等人相似的,是所有官員的臉也都扭向了一個地方,正滿眼期待的看著那處介面。
街道的兩側站著許多新建的烏甲營兵士。
穿著烏黑戰袍的烏甲營兵士,一個個手提朴刀,筆直的挺著身板,就猶如一尊尊雕像般,把路兩側黑壓壓一片等著看熱鬧的百姓擋在身後。
兩側的路邊,很多城內的百姓也正伸著頸子,像官員們一樣,正在等待著什麼。
“開始吧。”覺著時辰已是差不多了,劉辯向身後的一名衛士吩咐了一句。
衛士得了命令,飛快的跑到一旁,雙手舉著兩面小旗,用力的揮舞著。
隨著小旗的揮舞,街道的盡頭出現一片通紅的顏色。
最先出現在街道上的,是頭盔上戴著兩根稍短紅色羽毛的王府衛士,衛士十八人一縱排、十二人一橫排,列著整齊的隊伍,跨步朝著王府方向走了過來。
他們起先走的是秦軍的齊步步伐,快到王府正門的時候,隨著領隊軍官的一聲高喝,所有人全都邁開了正步。
秦軍將士,在步法上與兩千年後的軍隊相差無幾,尤其是他們腳上的皮靴,由於有著厚厚的鞋底,踏在青石路面上的時候,還會發出整齊劃一的響聲。
跟在王府衛士方陣後面的,自然是秦軍中被當做特種作戰兵團來訓練的龍騎衛。
龍騎衛的人數,在秦軍序列中是最少的,卻從來不會有任何人忽略這支隊伍。
當初追隨劉辯一同蟄伏到匈奴軍營中救出蔡琰的,就是從這支隊伍中精挑細選出的兵士。
他們最初成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執行特種作戰任務,最初成立龍騎衛,劉辯是考慮著要有一支精銳的突擊兵團,可沒想到,龍騎衛將士們的劍術造詣很快就遠遠的超出了他的想象,對特戰方法的把握,也讓劉辯最終決定把他們培養成為秦軍中一股強大的特戰力量。
整個洛陽軍作戰序列中,龍騎衛的衣甲是最為突出,也最鮮亮的。
尤其是他們頭盔上的金色羽毛,隨著方陣的行進,一顫一顫,越發使得他們看起來給人一種威武雄壯的感覺。
王府衛士的佇列從劉辯身前走過時,隨著衛士們一聲整齊的吶喊,所有衛士全都同時做出了拔劍、下揮的動作。
長劍劍尖斜斜的指向地面,一個個衛士都扭頭望向了劉辯。
手按劍柄,看著衛士們,劉辯抬起一隻手臂,向衛士們示意問好。
最前面的四支方陣,是包括王府衛士和三衛在內的四支特殊兵種。
當洛陽軍主力以兵種劃分,分為幾個方陣走過來時,街道上圍觀的百姓們沸騰了。
自從劉辯征討匈奴以來,王府衛士倒是會經常隨著他出入洛陽城,可三衛將士們,卻是整日留于軍營內加強訓練,隨時準備著迎接早晚要來的戰爭。
在烏甲營成建制之前,洛陽軍主力的將士們承擔著在城內巡視的職責,直到近日烏甲營成立,洛陽軍主力的將士們,才卸下了在城內巡邏的任務。
路兩側的百姓們歡呼著,高聲呼喊著“秦軍萬歲,秦王萬歲”的口號。
聽到這個口號,劉辯隱隱的感到有些不太舒服。
這個口號有著極強的崇拜性質,不過他會禁止平民行跪拜禮,卻不會禁止平民喊出這樣的口號。
他需要的就是平民對軍隊、對他有著一種近乎盲目的崇拜心理,只有這樣,他治下的疆域才更容易管制。
不過劉辯並不會為了便於管制平民,而禁絕民間與外地的經濟往來,他所執行的政策,對於整個天下來說,是目前最為行之有效,也最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
就眼下來說,只有秦王治下對其他地區造成思想上的衝擊,其他地區的管理方法,還對他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脅。
方陣一個個的走過,百姓們的情緒已經被調動到了最高,許多人吶喊著,狂呼著,尤其是那些曾經在偏營當過兵,如今已經做了軍戶的人們,更是激動的面頰通紅,呼喊的最為賣力。
最後一個步兵方陣,是劉辯新近才下令成立的烏甲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