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後,三名內扛著一柄長槍走了上來,這槍的確稱長槍這個名字,從頭到尾,加上槍頭足足有兩丈五尺長,槍身是有竹子做製成的,鐵質的槍頭閃著陣陣寒光。
“好長的槍!只是這麼長的……”
“太子殿下,這是我特意為對付胡人騎兵所制,以此槍擺在軍陣當中,可擋騎兵衝鋒,竹子有彈性,槍可以達到兩丈五尺,若是以木頭為槍身,只能製造兩丈的槍身。”諸葛亮答道。
“此槍為何名?”
“還沒有名字,就請太子殿下賜名。”
“這是丞相所造,就叫諸吧。”阿斗說著,突然想起來了自己從南蠻弄來的藤甲,於是開口說道:“丞相,我這裡也有一個好東西。來人,去取一間藤甲過來。”
張捧著一副藤甲走了過來,阿斗一指,開口說道:“丞相,我征討南蠻的時候,遇到一個烏戈國人,他們的戰士全都是身穿藤甲。”
“藤甲?就這個麼?”諸葛亮拿過藤甲,而後突然發現,上面油膩膩的一層,佔了諸葛亮一手。
“太子殿下,此甲好像是用山中藤條所至,上面油膩,好像是用油泡過,重量倒是不沉,不過此藤條所編制的鎧甲有何用?”
“軍師,你用劍砍來試試。”
諸葛亮並不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雖然比起那些武將來,諸葛亮差得遠,但是舞個劍還是沒問題的。
諸葛亮從旁邊張手中接過一把劍,而後向著藤甲刺了過去。
如今諸葛亮也不過四十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這一劍刺過去,穿透一般的皮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當諸葛亮刺上這藤甲的時候,卻怎麼也刺不進去了。
諸葛亮平日就好舞弄機關巧計之類的東西,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一副藤條編制的鎧甲能夠刀槍不入,諸葛亮此時也顧不得藤甲上面的油膩,雙手將藤甲捧起來,仔細的打量起來。
“丞相大人,這疼架勢烏戈國人所制,據說是用藤條用油泡半年後,拿出來曬乾然後再浸泡半年,如此幾十次,放才能成甲。”
“幾十次?那製造這一副藤甲豈不是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諸葛亮小吃了一驚,在諸葛亮看來打造衣服精良的鐵甲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用十幾二十年的時間在鑄造一副鎧甲實在是太費時間了。
諸葛亮輕輕的摸著藤甲表面,而後略微的搖了搖頭:“此甲雖好,穿起來也十分輕便、刀槍不入,但是卻怕火攻,用油浸泡過的藤甲,豈不是一點就著。”
“丞相說的不錯,這藤甲的確是十分怕火。不過這藤甲卻能夠阻擋箭矢,若是我們計程車兵穿著這藤甲,匈奴人和鮮卑人的箭矢則不足為懼。”
因為雙邊馬蹬和高橋馬鞍還沒有普及的原因,匈奴人和鮮卑人輕騎兵最主要的戰法還是憑藉著機動力遊騎,利用箭矢擾亂漢人的步兵軍陣。而這些箭矢也是很最讓步兵頭疼的事情。
對付騎兵,步兵軍陣一般都會擺放的比較密集,胡人騎兵一輪弓箭射過以後,無論如何都能夠對步兵軍陣造成一定的傷亡。而若是有這個藤甲的話,胡人的騎射就不能對漢軍造成傷害,缺少了箭矢的威脅,胡人騎兵的威力就小了很多,若是再加上諸葛連弩和諸葛槍的配合,憑藉著胡人那些騎兵想強衝身穿藤甲的步兵軍陣,和找死沒有區別。
諸葛亮的眼光自然能夠明白這藤甲的意義,只要不遇到火攻,藤甲就算是無敵的存在。雍州平原多少狹窄的地方適合火攻,藤甲兵不需要太多的顧忌,實用性要遠比在南中強得多。
“太子殿下,這樣的藤甲,一共有多少?”現在諸葛亮最擔心的就是藤甲數目太少,而且製造週期又長,無法裝備大軍形成戰鬥力。
阿斗伸出三個手指頭:“一共有三萬副。”
回家了,明天恢復穩定更新了。求下月票。(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qidi,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