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然不知了,不光你不知道是步度根、扶羅韓他們也不知道!這麼丟人的事情,我又怎麼會說出來當初扶羅韓大敗而歸,西部鮮卑勢弱,所以步度根才會暫時以我馬是瞻。若是步度根知道我曾經敗在了天水,你說他還會這麼聽我的話麼?”
劉豹點了點頭:“怪不得。只是羯族有十萬大軍,那天水城,能守住麼?”
軻能陰陰的笑了笑:“劉豹,你放心,那天水城,有高人坐鎮,守上大半年應該沒有問題。而且天水距離祁山口很緊,巴蜀漢人的援軍出祁山以後,肯定會先去天水,到時候讓族人跟漢人打個兩敗俱傷,咱們再去收拾殘局。”
劉豹有些莫名的看了看軻比能,真知道軻比能從哪來的自信,就那麼相信天水城能夠擋住十萬族大軍的進攻。
……
天水。
天水太守馬遵原本是魏將,來劉備入蜀的時候,馬遵獻城投降,劉備便封馬遵為天水太守。
如今,胡人進入關中,天水作為關中重鎮,並且作為祁山出入口和連結雍涼二州的要地所在,重要程度僅次於長安城。
但是一直以來,天水城都沒有遭到攻擊。天水城城牆高大堅固,城中物資儲備也很豐富,少量的散兵遊勇根本難以對天水城造成傷害。
不過在兩個月前,大股的鮮卑人卻將目光瞄向了天水城。結果,鮮卑人大敗而回。
而這一切的功勞,卻與馬遵沒有半點關係。能夠擊敗鮮卑人,全靠著一個人的出謀劃策,而這個人,便是姜維。
……
諸葛亮在內政方面的確是十分有才能,回到成都以後,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把有關征討南蠻的後續事宜給處理完畢。
諸葛亮覺得,蠻地是一片山林,多毒瘴,而且到處都是蛇蟲鼠蟻,治理起來非常困難。雖然蠻地的物產也很豐富,有很多的金屬資源,但是巴蜀同樣產鐵,蠻族的那些資源再蜀國眼中,並不是必須的,在諸葛亮眼中,蠻地只不過是一塊雞肋,而且還是那種肉很少的。所以按照諸葛亮的意思,南蠻就不要委派官員了,而是向以前一樣,完全由蠻人來治理,漢人不要對蠻族進行任何的干涉,是要蠻族那邊不要三天兩頭的造反,別給蜀國添亂就行。
但是阿斗卻不這麼認為,前世的時候,雲貴一帶可不是如今這麼荒涼的地方。雲貴一帶氣候溼潤,物產豐富,雖然多丘陵山地,很多地方不是很適合種植糧食,但是溫暖的氣候卻彌補了這一缺點。正因為阿斗知道,未來的雲貴地區將會被開出來,所以阿斗力主開蠻地。
開蠻地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今中原戰亂,天下三分,所以諸葛亮認為應該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戰爭上,一切為戰爭服務,所有的事情優先為戰爭開綠燈。開南蠻固然很重要,但是跟前方的大戰比起來,應該分清楚輕重緩急。
不過諸葛亮這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會做人,諸葛亮和魏徵那樣的人不同。像是魏徵那樣的人是認死理,若是作為君主的做錯了,魏徵就是冒死也要直諫,可是諸葛亮則不同,有時候哪怕是諸葛亮知道,君主是錯的,但是諸葛亮也只會提醒一二,絕對不會去頂撞君主。若是當君主的死活不聽,諸葛亮也不會堅持自己的原則,頂多是退避三舍,裝作什麼事都不知道。
正是因為諸葛亮這種性格,當阿斗堅持要開蠻地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很執著的勸說阿斗。
阿斗親自去過蠻地,對於蠻地那惡劣的交通狀況是深有體會的。特別是深入蠻地以後,根本就沒有道路這個東西,大軍整日都是在山林當中穿梭,所以阿斗想要開蠻地,先就準備先修一條道路,這條道路最起碼要通到孟獲的三江城,與三江城前面的道路所連線起來。
如今的南中需要一個人來坐鎮,而阿斗覺得,李恢最為合適,所以阿斗命李恢為南中都督,統領南中包括蠻地的軍政大權。
呂凱最為熟悉蠻地,所以阿斗特意為呂凱設定了一個新的官爵,名叫南中巡察使,主要的任務就是協助李恢,管理南中地方以及與蠻族溝通。
另一方面,孟獲在聽到阿斗準備前往雍州支援劉備以後,立刻帶手下二十一洞洞主一起前來,表示願意領兵前去助戰。恰恰這個時候,也是蜀國最需要士兵的時候,於是阿斗就從中挑選了精銳蠻兵五萬,準備加以訓練帶往雍州前線。
相比較起來,諸葛亮就要忙的許多。此時的諸葛亮不但要負責士兵的調配,軍糧的籌集,還要為阿斗水淹雍州以後造成的後果打算。一旦阿斗真的決了渭水,那麼至少會造就出渭水沿岸百萬災民,諸葛亮不得不為這計劃中的百萬災民的生計而奔波。
同時,阿斗答應沙摩柯,循序五溪蠻族遷到益州居住。整個五溪蠻族也有十幾萬人,全族搬遷起來也是件費心費力的事情。
好在這時候的蜀國並不缺乏內政型人才,諸葛亮本身就是個內政天才,再加上蔣琬、費、董和、董允、郭攸之、馬良等人的輔佐,五溪蠻兵大遷徙的事情進行的還算是比較順利。
轉眼間,就到了蜀漢章武三年,此時,蜀國的援軍已經基本上集結完成了。
饞蟲覺得,是時候讓姜維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