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潘楊莊,楊國民心中說不出是什麼感受,她有美的一面,有也醜的一面。雖然有句話說:子不嫌母醜,但醜的總沒有美好的東西讓人感覺好吧!
不知道潘文麗有沒有這種感受?
潘楊莊是由兩個小自然村楊莊和潘莊組合而成的,據說潘莊和楊莊兩個莊子人都是明朝永樂年間從山西搬遷來的。潘莊楊莊毗鄰而居,隔著葦子河相望,河西是楊莊,河東是潘莊。一九四七年土改的時候,兩個村子打破藩籬合二為一,名字也自然合成潘楊莊。
如今的潘楊莊,一座小石橋橫跨葦子河,把潘楊莊東西兩條街連線起來,“天塹變通衢”,這條南北大街成了潘楊莊的主街道,人們都戲稱其為“仇人街”。
上世紀七十年代,有姓賈的和姓中的幾戶遷入潘楊莊,村大隊在東街正南靠近葦子河的一個地方批了一片宅基地,如今已發展成十幾戶的規模,人稱“小臺灣”。
楊國民的曾祖父楊老財是楊莊的大地主,他在民國時修建了一座從現在角度來看也是恢弘的楊家大院:三進的大院子,十九間正房,偏房下房不計其數。兩扇黑漆大門開在仇人街西街正中間位置,門旁兩隻大石獅子。
楊家大院土改時被分割成七個小院子,現今住著楊家的七位後人。
楊國民的二伯楊老鳶是楊氏家族的族長,他住在正對著大門的第一進那一套房子裡,門口一對石獅子是前些年從桃花市石雕廠買來的,原來那對讓紅衛兵給扔到河裡去了。
楊國民和父母一個妹妹住在第二進靠東的院子裡,也就是楊老鳶的後鄰。
楊國民曾祖父一輩是兄弟兩人,他親曾祖父行大,他二曾祖父抗戰時做過日本翻譯官,人稱楊漢奸,抗戰勝利後被正法,後代也被掃地出門,分家另過,名字已經不在家譜上了。
楊國民父親這一輩是五兄弟,他父親楊老鷹排行第四,大伯楊老鵰英年早逝,無兒無女,二伯楊老鳶是楊氏家族現任族長,三伯楊老雁和五叔楊老鵾如今是楊氏家族的脊樑骨幹。
說話之間,汽車拐下了公路,駛進一條路況不算太好的土路,又走了一會兒,路邊出現了連成排的紅磚房,那是磨坊、油坊、修車鋪之類的門面房,有的掛著牌子有的沒有掛著牌子。再往前走,房子越來越多,有新房子有舊房子,不過也有規律可尋:一般來說,路邊的房子都比較新,遠離路邊的房子都比較舊。
這是一個村落,名字叫蜜水村,是桃花市蜜水鄉所在地。潘楊莊隸屬蜜水鄉。
駛入蜜水鄉以後,潘文麗逐漸放慢了車速。她問楊國民:“餓不?”
楊國民回答:“還行吧。”
什麼叫也行,餓還是不餓?
潘文麗不再問他,在一座紅色的房子前面息了火,楊國民探頭一看,那房子紅色的玻璃門上一個大牌子:紅房子飯店。
兩個人下了車,推門走了進去。
飯店前廳有一個小小的吧檯,一個面板黝黑的年輕媳婦坐在後面正寫帳,抬頭看到潘文麗手裡拿個包進來,不由面色一緊,慌慌張張站起來,慌亂之中還踢倒了剛剛還坐著的小板凳。
潘文麗也奇葩,過去就問:“你是老闆?”
年輕媳婦脫口而出:“他們都說我是老闆他娘。”
什麼?你是……
看到潘文麗驚訝的眼光,年輕媳婦臊的臉一下子紅了,費力地解釋道:“我是說……我的意思:他們都叫我老闆娘。”
潘文麗和楊國民都暗暗長出一口氣:這費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