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侯姬發是在召集西、南、北各路諸侯議事時,與高臺之上正式頒佈的《傳檄各諸侯文》。文中指出了天子紂的六大罪狀,大致內容為:
第一、篡改祖宗之法,頒佈新政,對所有諸侯、卿士和官員的利益都造成了重大損害。
第二、任用奴隸賤民,而不任用貴胄卿士,使得貴賤不分,上下顛倒。
第三,沉湎女色,聽信婦言,荒廢朝政,自專寵妲己以來,疏於政事,令天下動盪。
第四、任用佞臣小人,設炮烙之刑,擅殺大臣。
第五、花費大力修建摘星樓、鹿臺,罔顧民生民計。
第六、不留意祭祀,使上蒼降罪,導致如今天下動盪、民不安生之勢。
姬發公佈這六大罪狀後,號召天下諸侯,起兵伐紂,以復祖宗舊制,息上蒼之怒,還天下一個太平之世。
姬發剛當眾宣佈完《傳檄各諸侯文》,天象忽然發生了驟變。空中現出萬道紅光,齊齊落在姬發身上,如神靈一般,久久不衰。在場無論是諸侯或是軍民皆為此象所懾,齊齊跪倒,高呼萬歲。
姬發得此天命,在眾望所歸之下,自立為武王,設國號為周,與會的大小諸侯紛紛表示響應。自此,大商最大的敵人西周終於走上舞臺,正式開始了天下之爭。
朝歌遭此驟變,自是上下驚惶,兩大丞相多次求見天子,卻不知天子究竟在何處靜思,遍尋不見。為今之計,也只能盼天子早日結束靜思,主持大局了。但眾人都不知道。其實天子在姬發頒佈檄文之時,便已提前秘密出關。
這次閉關的成果不錯,不僅對於幻魔陣已有改良之法,張紫星本身的修為也提升到了金仙中階巔峰的境界,而刑天的閉關卻沒有結束。得知這些驚人的訊息後,張紫星欣喜的表情頓時換成了肅然,這一切地到來可以說是在他意料之中。但依然不能輕鬆。
“傳檄各諸侯文?怎麼情節這麼耳熟?”張紫星冷笑著將手中的檄文朝桌上一扔,“姬發真面目終於露出來了!只可惜我不是董卓,他姬發也不是曹操!”
一旁商青君問道:“什麼董卓、曹操?”
張紫星搖了搖頭,並未回答,說道:“青兒,眼下四方形勢如何?”
商青君答道:“聞太師與二相議定。以洪錦為帥,陳奇為先鋒,率金大升、吳龍、等將,兵出五關。討伐逆臣之首姬發。姬發遣黃飛虎、蘇護迎之,僵持不下。北地鬼方大軍已臨陳塘關,總兵李靖固守不出,一時無虞。東地姜桓楚正征伐東齊,尚無西進之意,遊魂關總兵竇榮不敢怠慢,日夜提防。南地鄂順率諸侯大軍正往三山關而來,總兵鄧九公調遣兵馬,與叛軍相迎。那鄂順軍中有西岐異士楊戩、雷震子等人相助,鄧九公不敵,重傷敗回。眼下鄂順大軍正猛攻三山關,情勢不妙。”
張紫星眉頭緊皺,思考了一陣,說道:“方,你持我密旨,去見聞太師,下令洪錦以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之策。拖住黃飛虎之軍。不可貿然勝之,切記!另調穿雲關部將龍安吉前往陳塘關。臨潼關部將卞吉往遊魂關,高明、高覺前往三山關聽用。並遣使調停東魯、東齊之爭。”
方雖然對那洪錦的戰略有些好奇,卻不敢多問,趕緊遵命而去。張紫星又對應龍說道:“三弟,你去尋羽翼仙,一同前往東齊相助月妃,並保護她的安全。”
應龍起身道:“皇兄放心,小弟這便前去,定會護得皇嫂周全!”
袁洪說道:“師伯,聞聽那楊戩十分厲害,連九龍島四聖都敗在他手中,高明、高覺的法力太弱,只怕不是敵手。”
張紫星點了點頭,楊戩確實很棘手,但若是派遣魔家四將、張奎、高蘭英這樣的大將去,照樣敵不過楊戩。而且,還不知道鄂順軍中到底有多少崑崙之士。遣高明、高覺只是為了探明軍情、知己知彼而已,而趕赴三山關對付楊戩的真正主力正是張紫星本人與袁洪、冰雪等人。
張紫星心知西周絕非洪錦之輩可滅,故而採取了先斷支流,再集中力量對付主幹地策略。對西岐以拖延戰術為主,儘量不要驚動姜子牙背後的元始天尊。與此同時,滅掉各地響應姬發的諸侯主力,最後再來解決西岐。
目前東魯姜桓楚只是尋隙故意攻擊東齊,尚未公開叛逆,所以先遣使者調停,若是不從,再從遊魂關與東齊兩面夾攻滅之。北地鬼方實力不明,卻十分厲害,連聞太師都取之不下,暫時不宜硬拼,以固守為上。同時可趁北地未完全歸心異族之時,在後方侵擾,必可使鬼方難以兼顧。
只有南地鄂順,叛逆已久,又新降西周,正是他首先需要解決的一方。況且三山關此時吃緊,須得立即援助。
三山關中,鄧九公面色慘白,正半躺在殿中,聽太鸞稟告完軍情後,皺頭緊眉,說道:“敵軍此番雖然暫為退卻,隨後必會加緊攻關。我深受天子之恩,委以重任。如今鄂順勢大難敵,當如何是好?”
太鸞也是愁眉不展:“若論武藝,叛軍無一人是大人敵手,但叛軍中有西周術士異人,大人不敵,亦是無奈之事。如今只能死守關隘,與三山關共存亡矣!”
鄧九公長嘆道:“個人安危是小,國家社稷是大。若是叛軍攻破三山關,大商當危矣。縱是我等身死,又有何面目去見歷代先君?”
兩人嗟嘆一陣,卻是無計可施,忽家將來報:“稟總兵大人,小姐學藝歸來,正在殿外求見!”